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始终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重要地位,但就业市场"就业难"与"招工难"这一矛盾仍长时间并存。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因此职业教育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调整以更加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可以有效的缓解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而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电子商务专业是高职商贸类专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国高职院校普遍生源充足,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庞大,但看似繁荣的背后,是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工作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对口"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更加侧重于某领域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是比较高的,这一点在工科类专业尤为明显。相对而言,商贸类专业涉及知识面较广,但各项专业技能学习深度不够,加之商业行业的特征不同于生产类企业的流程化与制度化,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匹配难度,因此毕业生就业岗位往往"不对口"。
  (二)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择业误区
  毕业生择业"眼高手低"这一现象由来已久,普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二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楚定位,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以至于不能端正的看待薪酬待遇。这与学生上学期间与社会脱节不无关系,安逸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一毕业很难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学生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挫伤就业积极性。
  (三)就业单位不集中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特点不同于工科,岗位需求往往来自中小企业,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因此毕业生就业分散、大多为自主择业,且就业平台较小,加之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工作中更多要靠自己摸索,因此往往待遇、福利较差,晋升通道不顺畅,"各自為战"的毕业生只能通过辞职解决困境,稳定性差。
  二、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能力培养滞后于就业市场需求变化
  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经济产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人才能力的需求也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演进而日新月异。随着行业纵深化发展,新零售、物联网、移动电商、农村电商、大数据、现代物流等不同电商形态快速推进,高水平技能型电商人才出现了明显供给不足。举个简单的例子,五年前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网店美工技能就具有很强竞争力,而如今商务数据分析人才在就业市场变得炙手可热,这种就业市场需求的转变是传统职业教育无法迅速适应的。
  (二)师资结构亟待调整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大部分由两类教师构成,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甚至有企业实践经验,但大多不是电子商务专业科班出身,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年轻教师虽专业对口,但在当前高职院校用人机制中,学历仍然放在第一位,很多年轻教师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加上本科、研究生教育"重理论科研轻实践"的特征,使得大多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侧重理论,师资队伍本身的结构不尽合理。
  (三)学生评价体系有待修正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推动教改、考改以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但由于校企融合深度不够等原因,学生课程评价标准仍与岗位严重脱节,有些学生"会考试",能得高分,但实际技能却远远达不到用人企业的要求,而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正说明学生评价体系有待修正。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优势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良性的质量发展,具体到人才培养上,则应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对现行教育模式中不尽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革,进而提高整个体系的效率。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恰好能够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质量发展体系。
  (一)师资队伍更加合理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教学工作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协同完成,(王进),学生的角色也由单纯的学生变为"学生"+"学徒",学习生涯由在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学徒两部分构成,这种"双师协同"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师资队伍结构的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考核更加科学
  现代学徒制将"学徒"带入了真实的企业实践环境,所谓真实不仅是项目的真实,也包括考核方式的真实——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考核。为了确保考核的顺利进行,校企双方需要共同出台一系列现代学徒考核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由企业相关岗位的绩效考核办法发展而来,结合学生的切实情况,统筹考虑学生学分、学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加科学和高效。
  (三)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接触更加充分
  学生的就业误区源于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脱节,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正式就业之前充分接触市场,了解岗位能力需求和行业行情,这是一个企业与学生相互适应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有助于了解需求端的真实情况,查找不足,利用这段缓冲期调整心态,更真实的评估个人能力与市场岗位的匹配程度。
  四、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校企协同的双主体育人机制
  建立校企协同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是推动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融合的第一步,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共建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双方责任和具体分工,明确双方育人过程中的合作方式、成本分担、权益与责任以及合作共建的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相应硬件设施与实训场地,共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多方面工作,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双主体育人机制。
  (二)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师资队伍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校企合作进程中形成了专兼职教师并存的师资队伍,但由于体制、晋升机制、教师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这支师资队伍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兼职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能力欠缺等,专职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学任务过重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专兼职教师聘用条件、考核标准、福利待遇、晋升途径等重要问题,并设立专门部门,对师资队伍进行统一协调与管理,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三)构建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育人机制
  招生方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形成一套不同于普通招生的联合招生程序,明确生、企、校三方权益;学生培养方面,通过校企共同商议,将大学三年时间分为教师正常教学加企业导师带徒弟的分段模式,在校期间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学生评价方面,在校方考核基础上,增加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的"商务实战企业鉴定书"、"顶岗实习考核表"等考核鉴定量表,形成多维度的立体评价体系,完善育人机制。
  (四)探索成本分担机制,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统筹利用、共建共享校内外教学及实训资源,通过合理的分摊人才培养成本,充分整合利用校企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建设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实训基地、课程教材、课程资源;制定学生权益保障制度,通过奖学金、学徒保险、学徒薪资等方式,充分保障学生安全和劳动权益。
  综上所述,传统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以其独特的校企合作方式和育人思路,正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曾建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J],商贸人才,2019(04):252-253.
  [2] 陆丽芳.高职校企双主导的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实践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03):34-36+70.
  [3] 朱仙颖."双精准"模式下的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质量分析[J].智库论坛,2019(1):263+293.
  [4] 朱景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困境与实践——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人才培养,2018(11):62-63.
  [5] 张  苗.谈高职毕业生容易走进的就业误区及解决方法[J].智库时代,2018(11):88+90.
  [6] 孙  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資源,2018(09):198.
  [7] 蔺子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品牌研究,2018(08):270+272.
网站目录投稿: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