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年第四次职场地震将爆发我们是否能幸免


  悬挂在家中的红色平安符,随着一声巨响,被掩埋土下。
  8月8日晚,九寨沟遭遇7级地震;那一晚,我住在成都的酒店里。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来自工作群里的一位台湾同事,几分钟后各大门户网站的推送才相继弹出。第二天,这位同事告诉我们,台湾人对地震的感知不会出错,顺便告诉了我们酒店中哪里为安全躲避地带。我也告诉她,在接到她昨夜的信息后,我抱着手机整1个小时,彻底慌了神,不知该干什么好。另一位大陆的同事说,她收拾好了背包,但不知道要等到什么信号才该开始往楼下跑。在地震到来时,每个人存活的能力并不相同。
  两天后,坐上了回程的飞机,一颗心一边被身后的四川揪着,一边也在慢慢恢复着平静。从四川到北京,飞机2个多小时,我将座椅后背向后靠了些,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打算随便翻两眼打发时间。巧合还是注定,关于灾难的话题要在我脑中继续盘旋一会儿。随手翻到的书页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有一年,中国北方某城市中的一个宾馆大火,里面住了很多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然而最后,日本人无一死亡,中国人,死亡人数几十。
  正如我的台湾同事对地震的敏感程度一样,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岛国,防灾意识早已深入国民的毛细血管中。日本的连锁商店里,有着我们国人闻所未闻的防灾用品。比如,专门有一种东西,将高高的柜子与墙固定好,以免发生地震时,柜子倒下砸到人。而在日本的普通家庭中,应急食品会在过期前被提前更换,水电应急包也是家中常备。死亡率,一小部分靠灾后救助,更大一部分靠的是灾前态度。
  从9年前的汶川到今天的九寨沟,地震预警从空白到全网覆盖,灾后救援飞机从30年机龄的"黑鹰"直升机到适合高原飞行的新型米-17大型直升机。应对灾害的本领,我们可谓一日千里。只要我们想做,我们还可以让各大超市一夜间上架全部防灾用品。可灾难意识,非顷刻间能学会。当我再去成都出差,我说:再遇地震,我该怎么办?大家一定会呸!呸!呸!请我少说不吉利的话。而据说日本人出门办事,提前想想对灾害的准备,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没有在家中储备应急包的习惯,更爱在家中悬挂红色平安符的我们国人,是否准备好了足够的心态,去应对各种即将到来的灾难?而有一场8年后的职场地震,警钟已在今天敲响。
  1:
  中国历史上曾遭遇3次职场地震,死伤者无数。   中国历史上第1次职场地震   爆发时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   震级:6级   受灾人群:知识青年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代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千万知识青年回归故里,却成了外人。看着大街上私人轿车的奔流,拔地而起的新型住宅,他们无奈,又无助。   中国历史上第2次职场地震   爆发时间:90年代后期   震级:8级   受灾人群:国企工人   改革的春风刮过,国企遭遇改革,从1998年开始。2年间,下岗人数2千多万。那两年的记忆延续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填写档案时,很多孩子会在父母职务那一栏写上四个字——下岗职工。出生于双下岗职工家庭,成为了很多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的开头。那个年代,也有不少人下海经商,劫后辉煌,缓解了整个时代的疼痛,可大时代终究属于大多数经历巨震又无能为力的普通人。   中国历史上第3次职场地震   爆发时间:2000年后   震级:7级   受灾人群:标准化作业工人   波尔州立大学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已有约500万个工厂的工作岗位蒸发了,其中绝大多数(88%)都是自动化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所导致。与此同时,我国四川省内的一家汽车公司,曾经车间里有2000余名工人在倒班作业,而即将建成的新厂里,安装了435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达到100%,直接负责生产的工人仅仅需要不到100人。同样这时候,在越南,一家服装厂已经在去年投资购买自动化裁剪机,每部机器能够取代15个工人,现在18个月过去了,雇主方表示用机器比雇人合算多了。   相较于9年前的汶川,这一次,我们跑的快多了。   经历过3次职场地震,下一次,我们的存活能力又将提升多少?   2:
  下一次,全员波及,谁能幸免?   中国历史上第4次职场地震   预计爆发时间:2025年   预估震级:>7级   受灾人群:全人类   最危险的敌人,是曾经向我们伸出过援手的朋友。   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用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言辞,将灾情通过媒体传播出去,社会救援力量得以迅速集结到位。这场战役中,写作机器人立了不小的一功。   灾情在未来的几日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挪回一点目光,重新放到了这位当晚的功臣身上。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被锁定在阿尔法狗与李世石下棋的那个寒夜,我们死死记住了人类获胜的结局。再之后,人工智能不定期的跳进我们的视线,但现有的技术模糊了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是一台运算更快的电脑,是能识别更细微像素差异的扫描笔,是一位更善解人意的Siri……但是人工智能真正的野心,是成为人类的替代。   它模仿人类写出了有血有肉的稿件,可它终究还是个孩子。只会用我们制作好的模板,用25秒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内容的填充,将稿件点击提交,算完成了任务。在长夜中,我们安然睡下,它悄悄观察与分析人类阅读的喜好,自己又练习写了一百万篇有着细微情感差异和措辞区别的稿件。是的,一百万篇。   行业间仍然封锁闭塞,除了新闻媒体行业,每个行业内部,都在酝酿一场天地混沌。   几个周末前,和老同学吃饭,在500强做财务的她说:会计证考试取消了,因为记账机器人取代了初级财务工作,财务从业者需要调整,甚至是重新寻找价值。   未来的销售行为,恐怕会在两位AI机器人之间展开对话,起码基础的沟通会是这样。AI或将包揽咨询公司里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案例搜索与对比,诸如此类的工作。仅25秒,它验证了1万种假设,调整了1万次参数。基于所有的数据,和对客户喜好的分析演算,它给出了自己的第一条建议。   曾经的我们试图将恐惧甩给低级操作工种下的从业者,恐吓那些仓库内的货架管理员,汉堡店里的端盘服务员。可同样在自我学习与成长的两个人,最终谁又为谁制作了模板,谁又为谁填写了内容?   悬挂在家中的红色平安符,随着一声巨响,被掩埋土下。   我们的上空有一个危险探头,它扫视着身下的宇宙,测试哪一片土地可以侵入。有人轻声问道:下一个,会是我们吗?大家呸!呸!呸!请他少说不吉利的话。内心却忍不住默默祷告,恳请命运眷顾,让我们的职场和生活依旧。习惯在家中挂红色平安符,出门佩戴红色手绳,如何从侥幸心理到勇敢面对,或许是整个民族需要的共同思考。   历史上的3次职场地震,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大的结论:前进的时代巨轮,不会给任何倒退的价值让步。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曾经以为家乡是永远属于自己的归宿,可当他们重新站回到故土之上,发现家乡已经将拥抱给了那些能帮助其将新大楼拔地而起的人,自己俨然成为了外人,不管你曾经在上山下乡中有过怎样的动人故事。改革的春风刮过,所有一蹶不振的灵魂都是无法在新的市场玩法中找到价值的那群人。我们依旧记得,在越南,一家购买了自动化裁剪机的服装厂雇主说了这样一句话:用机器比雇人合算多了。   不过,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多么出神入化,它依旧是握在时代前沿里的宠儿。每一个领域都在等待一个冰点的突破,之后天地混沌。同样的收益下,当采用人工智能的成本比雇佣员工要低100万,相较于新科技和裁员的风险,雇主也许并不愿多考虑这个方案。可当数值变为1000万,1亿,10亿呢?   未来学家Kurzweil认为,当我们用1000美元购买的电脑产品,能达到人类的计算速度时,人工智能时代将全面到来。而他进一步估算,个人电脑和人脑运算速度匹敌的那一天,发生在2025年。   我们只知大势将至,却不知未来已来。   3:
  地震中的"黄金12秒"   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要间隔12秒的时间,这12秒,有人抓紧逃生,有人跪下祈祷。12秒后,有人活着,有人死去。   距离下一次职场地震,我们仍拥有最后的黄金8年。这8年我们该如何度过?   我们可以抓紧时间昭告,人类的主权不容侵犯。我们可以忧心忡忡的写下"居安思危"四个大字,悬挂于书房朝堂之上。可不知,战役还未打响,我们已经败了。人工智能听不懂我们聊的主权,也不会写下"居安思危"。它只会在一个个漫漫长夜,潜心修炼,迭代进化。人类历史上输的最惨的战役,往往输给了自己的杂念。   专家说,黄金12秒,每一秒都有自己的意义,几秒种反应,几秒钟推门而出,几秒钟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整个过程每拖慢1秒,都会降低存活的几率。8年,职场将迎来历史上震级最高的一场地震,我们或许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   如果我们像认真了解一个人那样去了解人工智能,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有它的进化路径,从低级到高级。越难抓到的逻辑,是越难进化到达的高度。它可以轻易从"地震"推导出"痛苦与悲伤",甚至是一些更精准的词汇。而女主角给了男主角一巴掌,它和男主角一样,是一脸懵逼的。而它与人类最像的地方是:我们都懂得从简单的事情入手。抓住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尝试推导出它将首先占领的地方。提早将手中的工作内容进行切割,拿出极易被取代的那部分,等它伸手向我们索取时,大大方方送出。因为我们早已用8年时光,将价值转移到更安全的一处,甚至是几处。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人工智能到来之前,工作于己,早已如一口枯井。何不以它的到来为借口,作出迟迟不愿意作出的那一步转型与突破,借助洗牌期的混沌,重新抓一手好牌,让职场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顾上一次的时代变革,或许我们还能找到更多启发。在互联网技术面前,多少人捶胸顿足:错过时代的浪潮之巅,我们又要再等几年。或许人工智能将为我们再次解开梦想的封印。   去年春天,开发出阿尔法狗的谷歌DeepMind,开始训练人工智能解读唇语。如果你有着生生不灭的娱乐八卦精神,能读懂唇语和眼神的机器人,是你打造劲爆娱乐头条的得力助手。如果你的梦想是背着行囊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机器人或许是你最好的旅伴,不但帮你肃清了前方道路上所有语言的障碍,更能陪你躺在沙滩上畅聊这些天的见闻与感悟,聊天结束后25秒,你的博客上传了最新的一篇游记,有着最精美的配图。你背上行囊,继续前往下一站。还有你的宇宙飞船,你的盖世神功,或许在8年后都将一一实现。   8年后,一声巨响,在滚滚浓烟中,有人紧锁眉头,有人露出了笑容。
网站目录投稿: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