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斯特曼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啤酒销售流通试验。 实验中,4组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零售商、经销商和厂家的角色,形成一条简单的供应链。 这个实验有一个特殊要求,那就是只允许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递订单,而不允许任何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换任何商业资讯,消费者只能给零售商下订单。 结果由于资讯的不对称和不流通,供应链的各节点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需求资讯传递失真,客户端10%的市场需求变化甚至会造成供应商订单量200%的变化。 在供应链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流通,零售商对需求乐观,过量追加订货,零售商的行为会刺激到生产商,而生产商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刺激到原料供给商。 于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就造成了供应链的失调。需求缩减时也一样。 这些年的房地产市场,其实也有啤酒效应的影子。 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失真,开发商疯狂拍地,导致地价房价红红火火一路飙升,而消费者的"买涨不买跌",使房地产销售业绩年年高升。 这就刺激了更多资本流向房地产,开发商就越发疯狂,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房价严重偏离正常价格。 而如果房价出现泡沫,并开始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时,购房一族由争先恐后上车逐渐转为持币观望,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楼盘开盘空无一人的惨淡局面。 但实际上,真正有眼光的投资者,都是在市场最低时布局,市场最狂热时离去。 比如2008年,深圳很多楼盘的价格较之2007年出现了腰斩,导致市场出现恐慌,很多开发商不得不推出1成首付甚至是零首付这样的活动来吸引客户。 二手房报价也直线下滑,当年深圳很多豪宅区的大户型,在2008年也都不得不打骨折出售。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深圳的楼市要崩盘了,殊不知却有一帮人借着这一波,以极低的代价拿下了不少房子。 而如今,当年以白菜价买下来的楼,现在均价早就飞上了天,他们借此得到的回报,早已经超过10倍。 再说一个例子吧,菜导一位朋友所在的县城,有那么几年,橘子卖得特别好,到年前收获橘子的时候,很多批发商都抢着来收购,价格开得一个比一个好,一个小果园一下子能赚回个十几万。 十几万在小县城可是很大一笔钱,于是很多人就对橘子市场盲目乐观,争先恐后地承包果园种橘子去了。 后来,种橘子的人实在太多了,橘子供过于求,几年之后,卖房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橘子就不值钱了。 于是,曾经看着一屋子橘子乐滋滋等钱收的果农,变成看着一屋子橘子为卖不出去发愁。 很多人在被坑了这么一回之后,就把果园当烫手山芋一样急匆匆给转手出去了。 供应一下子减少得太快,不用说,橘子价格肯定又有反弹了……这也是一个循环。 所以,把握和感受市场的情绪,确实是一个技术活。真正厉害的投资者,不会被表面的数据蒙蔽了双眼,而更多会通过自己实际的观察和研究来做出投资决策。 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的起伏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