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盖头揭开。 6月3日公布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显示,规划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其中,江苏省有9个城市入选,分别是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和宿迁落选。 浙江省有8个城市入选,分别是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落选的3个城市,分别是温州、衢州和丽水。 安徽省入选的城市也有8个,分别是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蚌埠、淮南、淮北、黄山、阜阳、宿州、六安、亳州等8市落选。 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温州不在其中。 温州网图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对城市的选择逻辑,一名参与规划编制的消息人士此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26个城市的选择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选择重点开发区域和城镇化区域,考量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人文交往紧密的城市,而重点生态区域(浙江、安徽的部分区域)则不包含其中。" "并不包含所有的地级市,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中哪些城市覆盖,哪些城市不覆盖,此前争议很大。"这名消息人士对澎湃新闻说,城市群不是搞拉郎配,要看经济联系、交通的通达性等,区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多名参与前期编制工作的地方学者都向澎湃新闻透露,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早期编制时,涵盖了除上海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所有地级市。其后在不断的修改中,删选了部分城市。 安徽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也对澎湃新闻表示,26个城市的选择依据,是与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程度,其次会从合作共赢、双方意愿、经济发展差距等角度考量。 据前述参与规划编制的消息人士介绍,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去年8月基本完成初稿,其后征求相关部委、地方以及发改委相关司局的意见进行修改,反反复复进行了几轮。 最终出炉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K型走势,一条线串联几个城市,轴带分部,若干城市组团的形式(如合肥和南京)。 我国城镇化政策分区示意图。 盐城,成为苏北5城中惟一入选的城市。 关于盐城入选的理由,上述消息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盐城地处上海北向沿海开发带上,在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经济联系、交通通达性等方面具备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盐城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也是苏北5城中离上海最近的城市。 而温州的落选,则让人颇感意外。 上述消息人士对澎湃新闻分析,温州未入选,可能是有经济和交通联系不够紧密的原因,而且它已包含在海峡西岸城市群范围内。(编注:海峡西岸城市群是以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为五大中心城市,带动由21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从地理位置上看,温州位于浙江最南端,毗邻福建,也是离上海最远的浙江城市。 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意味着一系列发展机遇的加持。 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 上述会议提及,长三角城市群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金融、土地、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 此外,上述会议还要求,长三角城市群要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当然,落选的城市原因也各不相同。 徐振宇对澎湃新闻提及,如果长三角城市群将三省一市所有地级以上市都囊括其中的话,与其他城市圈的重叠性太高。比如,安徽以北的区域已包含在中原经济区中,将一个地区纳入多个规划中并不合适,每个地区都应包含在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