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瑞幸像一捆炸药,点燃了大批公司的信任危机。 两个月前,浑水公司做空了瑞幸咖啡,发布了89页的做空报告,说瑞幸收入数据作假。 瑞幸一开始矢口否认,结果在几天前,瑞幸承认财务造假22亿。董事长陆正耀也出来公开道歉。 瑞幸的事情还没过,最近,又有公司被曝出造假。 做空机构Wolfpack Research发布研究报告,指称爱奇艺虚增营收,并且称爱奇艺早在2018年IPO(首次公开招股)前就存在欺诈行为。 爱奇艺则回应说,报告中引用的数据与结论严重失实,与实际情况不符。 而另一家公司,好未来教育集团,更是自曝"员工行为不当",怀疑员工与外部供应商合谋等问题,夸大了销售数据。 我们目前尚不知道更多细节,不敢妄加断论。 但我有一个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大量公司被曝光,造假的指认会像雪片一样汹涌而来。 如果真是如此,会是巨大的信任危机。 我感到既愤怒,又悲哀。 愤怒,是因为我们从历史中学到唯一的教训,就是永远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中国概念股,是指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称呼。 2011年,就有大批中概股公司遭到公开质疑,被曝财务造假。 2011年的前11个月,大约每10家中概股公司,就有一家退市。全球证券公司都对中概股极不信任。 这些年来我们好不容易重建的信任,却可能因为今天的瑞幸事件,和未来可能的造假事件,把我们拉回到那个寒冷的冰冻期。 悲哀,是因为无力辩驳。 当特朗普把新冠肺炎叫做"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企图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时,我们还能据理力争,指责回去。 但是未来别人说中概股公司造假时,我们可能无话可说。 说什么呢? 说你是为了做空我们,为了赚钱,为了利益,所以来污蔑我吗? 我们当然希望这不是真的,希望能在法庭上告回去,但是当瑞幸承认造假之后,我们一点脾气也没有了。 所以我感到愤怒和悲哀,然后,只能痛骂一顿。 但是,在痛骂之后,也许还应该冷静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从造假事件中认真反省自己,给自己敲响警钟。 1.
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下面几种情况,是造假吗? 假如你要去谈一笔生意,客户要求你提供资质证明。但是你没有,怎么办? 你相信自己只是暂时拿不到资质,你也相信自己的水平比那些有资质的人更高。 你甚至觉得,这个制度太不合理了。本来就应该按照真实水平评估公司,为什么一定要看那张资质呢? 于是你伪造了一份证书,盖了几个有关部门的萝卜章,最后拿下了这笔订单。 请问,这是造假吗? 假如你新开了一家网店,你发现消费者喜欢根据"按销量排序"来选购商品。 但你是新卖家,按销量排序,你只卖了20单,排在最后。而第一名那个,卖了2000单,怎么办? 你可能觉得自己的商品质量更好,还更便宜,凭什么他排第一,这不公平。 于是你为了把生意做好,也为了让消费者获益,雇水军刷了3000单,冲到第一名。 请问,这是造假吗? 假如你是做直播平台的,你发现每次只有那么五六个人观看主播的表演,主播一点热情都没有。 为了激励主播,你设置了2000个机器人观众。当主播看到这2000名观众时,果然表演得更卖力了,还吸引到更多真实观众进来观看。 之后甚至你都不用机器人了,直接把直播间的观众人数乘上20。 原来100人看的,显示2000人观看。原来2000人看的,显示40000人观看。 主播高兴,用户开心,平台获益,何乐而不为呢? 请问,这是造假吗? 假如你是开线下门店的,但是门可罗雀,无人光顾。 这时有个人跑到你跟前,说他是专业服务公司的。 只要你付给他一笔钱,他就能找人来你店门口排队。男的、女的、年轻的、年长的,都能找来,帮你爆店。 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帮你改系统,让系统通过跳号的方式来叫号。 上一个是105号,下一个就是108号。一天本来做了500单,系统能操作成1000单。 你花钱雇了这家公司的服务,后来的生意果然很好。 请问,这是造假吗?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CEO,公司马上要上市了,在收入指标上需要一个非常漂亮的数据。 公司之前的发展都特别好,但是今年市场环境一般,收入突然掉头向下了,怎么办? 为了那个远大的梦想,为了之前全部的努力,为了上市最后那口气,你想出一个办法,决定做一笔交易。 什么交易? 你拿出1个亿的资金,付给了一家广告公司,和这家广告公司说: 其中的3000万,是真的用来打广告的。另外的7000万,请你以各种方式发给我们的用户,让他们来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于是用户拿到了很多优惠券和补贴,真的来你这里消费。 看懂了吗? 左手倒右手,想办法把花出去的钱,变成公司的收入。 最后你如愿以偿,成功上市。 请问,这是造假吗? 2.
是的,刚刚提到的几种场景,都是造假。 有的人会说,天啊,有些只是很小的事情啊,没那么严重吧,这也算造假啊? 是的,都是造假。 他们要么是商业造假,要么是财务造假,都会有巨大的危害。 商业造假的危害,是欺骗消费者,妨碍公平竞争。 比如刚刚提到的雇人排队的例子。 本来是比谁的产品更好,让用户自由选择的,但是你通过爆店的方式故意欺骗消费者,让他们以为你更好,这就影响了别人真正的竞争优势。 这就是造假。 财务造假的危害,不仅仅是欺骗消费者,更是欺骗投资人。 比如刚刚为了上市伪造收入的例子。 也许有人说,这家公司怎么那么傻? 拿出1个亿的资金,最后只做了7000万的账,有3000万相当于给广告公司的高额手续费,这成本也太高了吧。 是的,看起来很不划算。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让投资人有信心。要让他们看见公司一直在"增长"。 这是一个"增长"的游戏。只有当公司走出一条完美的增长曲线之后,大家才会相信这是一家有潜力的公司,才会有更多人买进持有更多的股票,融到更多的钱。 可是公司一旦被曝光财务造假之后,这家公司的股价可能就会暴跌,投资人就会面临巨额损失。 可能有人会说,"我是一家好公司啊,不这么做我就死了。""如果不这么做,员工就会失业了。""你看看那个谁,别人也是这么做的啊。" 但这些只是他们自认为合理的理由,为了让自己心理平衡,逻辑自洽。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造假,都是对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巨大伤害。 3.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好好认真反省自己。 因为刚刚举的那些例子,不仅发生在遥远的纳斯达克,更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当面临两难,面对诱惑时,我们可能会产生动摇,甚至可能会倒向造假的那一边。 有人也许会说,"我现在还小啊。""就这一次,我以后不会这样做的。" 即使如此,我也建议不要。 不要种下造假的种子。这样的种子长大之后,可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我们都觉得自己可以抵挡诱惑,觉得自己不会是下一个瑞幸,不会是下一家造假的公司。 但是如果我们不从这些事件中反省自己,我们长大之后,可能就是下一个瑞幸,下一家造假的公司。 所以当我们痛骂瑞幸,痛骂这些造假的公司弄坏了我们的名声之后,我们更应该告诫自己,不要变成我们自己曾经痛恨的样子。 最后的话 朱镕基总理曾经去国家会计学院视察时,留下一句题词: 不做假账。 不做假账,这不是最基本的事情吗?为什么要专门题词呢? 现在想来,也是一件挺讽刺的事情。 在商业世界,有太多太多东西让我们动摇。我们会面临无数两难,会面对无数抉择,但希望我们每一次都能拒绝诱惑,坚守真实。 真实不易,所以可贵。 商业方法,可以决定你飞多高。商业道德,才能决定你飞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