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价值微书屋 作者:盖瑞·摩尔 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收益 要清楚地评估一项投资,我们必须了解其税后的收益和通货膨胀率。对于长期投资人来说,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任何投资忽略了隐藏的税负和通胀效应,就无法掌握经济环境的本质。 维持坚强的投资组合,保护投资的购买力是很重要的。投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太多的钱放在固定收益的安全标的上,而未能考虑到国际货币价值的波动,毕竟国际货币通常会导致物价攀升。 举例来说,如果平均通胀率是一年4%,就会使投资组合中值100,000美元的购买力在十年后降到68,000美元。换句话说,要维持同样的购买力,那笔投资组合必须增长到147,000美元——47%的收益仅够维持其十年的价值。而这还没有把该缴的税纳入考虑呢。 不要炒短线或投机 在决定怎么处理投资组合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路其恩·胡泼(Lucien O.Hopper)的明智之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放宽心的长期股票持有人的投资绩效比不断变换投资的人好得多。放宽心的投资人通常比较有见识,也比较懂得基本的价值;这些人比较有耐心,不会情绪化;他们缴纳的年度资本收益税较少,也不会给中介无谓的佣金:他们不会像卡西乌(GaiuCassius Longinus,罗马大将,曾为凯撒部下,与布鲁特斯同谋暗杀凯撒——译者注)那样‘想得太多’。" 把股票市场看成是"本垒",而不是财场之旅时,最后的成绩一定会比较好。如果每次股价浮动了一两点就去买卖,不停地炒短线、做交易,或是去买卖期货,妄想一夜致富而忽视了升高的风险,最后你将会蒙受损失,甚至长期亏损。 此外,利润可能会被佣金吞噬,以为会下跌的市场也可能会上扬——无视于你精心的计算和短线的买卖。一听到华尔街播报员说:"这档正热门",我们的心脏就要停止跳动;以这种方式投资,势必要耗费远多于长期持有所需的精力才能成功。 投资的类型要有弹性,心胸也要开放 对于投资,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没有一种投资永远都是最好的。要建立成功的投资组合,对投资的类型不执著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适合买蓝筹股、周期性股票、公司债、可转换债券、国库券等等,有些时侯却适合保有现金和国库券,以便等待投资机会。 如果有某一种事业或证券受到投资人的欢迎,这种人气终究会被证明是一时的,万一蒙受损失,可能要好多年才会恢复。所以不要指望由人气或趋势来引导你去找到最佳的投资机会。除非保留购买力,否则没有安全可言。 如果你保持开放的眼光和心态,比起有些投资人只锁定固定的投资形态,你的成功概率会大得多。 低点买进——掌握最悲观时刻 每个投资人都知道要低点买进,可是在现实中,市场并不是这么运作的。当股价偏高时,需求就会很高,而当股价偏低时,需求就会很低——投资人撤资,大众心灰意冷。 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悲观时,极少会发生市场崩盘,较常见的情况是只有特定的类股下跌。像汽车、意外险等行业都有一定的周期,偶尔也会有某些类型的公司股票,像是储蓄机构会突然失宠。 投资人在袖手旁观时很了解要买低卖高,可是一旦进场,很多人实际却是买高卖低。投资人当然会买,可是只会在分析师认为情况大好时下单。这很愚蠢,但这就是人性。 要逆潮流而动,在情况看来很凄惨时去购买其他人都在卖的股票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我们跟随群众购买,就会落得和其他人一样的下场。在理论上,跟着市场买,我们绝不可能赢过市场。总统顾问伯纳德·巴勒奇(Bernard Baruch)就曾以最简洁的方式说明这个原则:"绝不要跟随群众。" 购买时要寻找品质 投资时,要从高品质的股票中寻找便宜货。但是股票再怎么便宜,如果是低劣的个股也是白搭。 在茁壮的市场上,品质是一家稳居销售冠军的公司。在技术创新的领域里,品质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科技公司。品质是一支坚强的管理团队,有记录可资证明。品质在制造业中是低成本的厂商,品质是一家资本充裕的公司,也是进入新市场的先驱。品质是众所皆知的信用品牌,拥有高净利率的消费商品。 这些因素都是不能分开考虑的,一家公司也许是低成本的制造商,可是其系列商品可能不受消费者青睐。或者,在某个领域领先的科技公司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本可以扩张。 决定一只股票的品质如同审查一家餐厅:必须要真的很优秀,才能获得四颗星。随着研究和投资经验的累积,你决定股票品质的能力会越来越进步。 购买价值而不是市场趋势或经济前景 要购买股票的真正价值,而不要被市场趋势或经济前景所蛊惑。聪明的投资人知道股市确实是"股票的交易场所",有些个股可能会受到强劲"牛市"的抬拉,但是最后还是个股在决定市场。如果投资人只把焦点放在市场趋势或经济前景上,可能就要小心了,因为个股是有可能在熊市上涨,而在牛市下跌的。 价值是每一只股票都具有的,不过在各种投资机会中会有很大的差异。股市和经济并不总是同步起落,熊市并不一定都发生在经济萧条时,而全面的公司获利滑落也并不都会引起股价下跌。 分散风险 说到股票和债券,如同生活中的许多层面,你会觉得数字是最安全的。不论你多么小心谨慎,进行了多少研究,你都无法预测或控制未来。一场飓风或地震、一次供货商的罢工、竞争对象无预警的科技领先、政府订单撤销,或是严重的外在问题,都有可能让你损失几百万元。 要保护投资组合,避开各个行业不可避免的问题,你必须分散投资,你必须把投资分散在多家公司、多种行业、多种风险、多个国家里面。撒一张宽广的网,付出的努力就能够回收。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全世界搜寻,找到的既好又便宜的标的会比在单一国家的经济系统内所能找到的更多。 但是不要误以为分散投资很容易,要操作得好也需要做功课,才能确保你在陌生区域所进行的投资是聪明的。分散投资所带来的报酬绝对值得你投注心力。 要做功课或是请可靠的专家协助 要得到正确的资讯,投资时才能作出最好的决定。你要听从他人的劝告:"投资之前要先调查清楚。"多去研究各种性质的公司,了解它们为什么会成功。选择之前要下功夫,或是请专家来协助你把投资组合的绩效从中等变为优越。 请记住,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你所购买的不是收益就是资产。在经济自由的国家,收益和资产是影响大部分股价的主要因素。股市指数——不论是道琼斯、纳斯达克或其他的——的收益会随着新的股票净值波动。如果你期待一家公司成长,你所购买的是未来的收益。如果你期待一家公司被以高于市价的价格购并,那么你买的就是资产。 你必须收集足够的资讯,才能够从稻壳中筛出米粒来。 掌握你的投资 要保持警醒,积极地掌控你的投资。牛市不会永远持续,熊市也不会老赖着不走。没有稳赚不赔的股票,也没有任何股票可以买下来就放着不管。变化的脚步是很大的,投资人必须期待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 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你必须做好准备、收集充分的资讯,注意你的投资。骄矜自满只会让惊讶和失望登堂入室。你得随时准备好去应付即将到来的变化。 想想会影响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变化,还有《财富》杂志百大企业名单的更迭。破产、收购、合并、民营化都经常在发生,而且没有太多的预警。 在现今动辄兴讼的世界上,一件团体诉讼的案件足以令经营成功的公司举手投降。这个世界要不断因应政党势力的消长,政府也不时在垮台。除了极少数真正专业的基金经理人或投资顾问之外,不要以为其他人会守护你的资产。没有人像你一样那么关心你的投资。 不要惊慌 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投资人最糟糕的反应就是惊慌,基于恐惧而作出的反应往往是不理性的也不会有帮助的。如果你没有在其他人开始抛售之前就卖出持股,而在市场暴跌时惨遭套牢,就像1987年美国股市的情形,你可能必须在一天之内面对巨额的损失。你第一个念头可能是打电话给你的股票经纪人,要他尽快卖出持股。这是典型的惊慌反应。 不要使自己在第一天的慌乱中贸然行事,也不要在第二天急于抛售,毕竟卖出的时机应该是在暴跌之前,而不是之后。相反,你要深吸一口气,审视你的投资组合,看看如果你现在没有这些股票,会不会在股市暴跌后买进?答案往往是会,而且买价会更便宜。抛售只是一种反应,而不是补救之道。 暴跌之后,只有在想要购买其他更有魅力的个股时,才需要卖出。然而,其他股票不太可能会比你手上的股票更吸引人。如果你的投资组合在暴跌之前绩效不错,那就相信你的直觉。 从错误中学习 唯一能够避免犯错的方式是不要投资,但这却可能是最大的错误。所以要原谅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不要灰心,当然也不要为了弥补损失而去冒更大的风险。相反,你要把每个错误当成学习的经验,认清楚是哪里出了错,以后要如何做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有时候情况和之前并没有什么两样,投资人却会说"这次不一样",而不知道投资语言中最昂贵的就是这五个字。如果你没有充分检讨自己的错误,错误就会一再地发生。 为错误负责任的好处会比为绩效居功来得更大。 错误是行动之后自然会有的结果,不要把错误视为失败。如果每个人在投资时都把错误当成失败,那么就没有人是成功的。即使是约翰爵士也坦承,他有三分之一的投资到头来证明是不明智的,可是仍有其他的三分之二带给他巨大的回报。 绩效要优于市场并不容易 要使绩效优于市场,投资的决定不只是要比一般投资人好,还得要能赢过掌管大公司的专家,真正的挑战就在这里。 请记住,像标准普尔500指数之类的市场指数并不受到掌控,它们不会支付佣金去买卖股票,不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也不用付薪水给安全分析师或资产管理人。何况市场指数还比投资公司多了一个优势:投资公司不能百分之百地投资,因为必须持有现金,供客户赎回。 所以,事实上绩效经常优于市场的投资公司比你所以为的厉害多了,如果成绩还高出市场一大截,那就更不同凡响了。 知道所有答案的投资者不见得知道答案所在 如果你以为自己对投资无所不知,那么,你纵使没有一败涂地,也一定会对结果感到失望。即使懂得一套投资的原则,譬如本书所列的,我们也无法运用在不断变化的投资领域或政治、经济环境中,毕竟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 在现今蓬勃的市场上,投资人在尝到一连串甜头之后,很容易就会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沾沾自喜。可是这种"安全感"不仅危险,也是虚假的,它会使人在投资时妄下决定,而在最后轻则失望,重则凄惨无比。 谁能够料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威力?又有谁能预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瓦解所产生的冲击?投资的原则并不是牢不可破或永不会改变的,那只是让人遵循的方针,投资人仍然要保持开放的心胸,去因应不可避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