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道德的"道"是指自然规律,"德"是按自然规律做事。不按自然规律做事的人迟早会遭到惩罚。德行比才学更重要,德行好的人必定胸襟宽阔、容纳万物,做任何事情都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的是大家的利益、感受。司马光曾对德与才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古语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处的位置相匹配,否则就会招至灾祸。一个人敢于承认自己的德行不够,就要修德;当德行提升到一定高度时,自然就配位了。随着"位"的提升,德行一定要不断提升。否则,就会出现"不配位"的情况。就中小学德育而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信仰。这15个字做好了,排队加塞、过马路闯红灯、乱穿马路、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在不少地方和学校德育工作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软而不硬、虚而不实的问题一直存在,大家不是不想抓好德育,而是苦于找不到抓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德育不应该只囿于德育本身,而是应该成为智育的动力之源,学生进步的动力之源。当学生们从内心感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与个人成才、家庭幸福、民族兴衰、国家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就会迸发出不竭的动力,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能走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健康轨道,这时,德育的真正意义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习惯,那就是舍本逐末。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其意思就是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家长们一定要明白"欲让孩子成大器,必让孩子养大德"的道理。"才"必须有"德"保驾护航,即"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