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害你一事无成的不是拖延症而是这一点


  文/毛豆子
  这些情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想找一个更有发展前景的平台,又觉得虽然现在的公司每况愈下,但工作内容还算轻松,而且疫情下工作难找,不如先混过今年再说;
  终于下定决心减肥,花3000块办了张卡,吭哧吭哧练了两天,累到不行,又恢复吃吃喝喝,宅家看剧的生活,健身卡被扔在角落积灰;
  想攒钱买房,决定这个月开始停止冲动消费。忍了大半个月,遇上某平台打折,又忍不住剁了手,还美其名曰社畜不易,犒劳自己。
  我们常常兴致勃勃地定下目标,结果却是,deadline来临,又一个flag惨烈倒下。
  书架上的新书一半还没拆封,
  背单词计划始终没突破首字母A,
  腰上的游泳圈还是不离不弃……
  你是不是觉得,没能完成目标,都怪自己有拖延症,意志还薄弱。真的是这样吗?拜托别再让它们背锅了,你没完成目标,其实是缺少促使你拼尽全力的目标感。
  1、不仅需要目标,更要实现目标的动力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但,是什么促使一个人为了目标全力以赴,并最终实现它呢?这种完成目标的动力和渴望,就是目标感。
  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话来说,目标感,是我们感受到的某种大于自我的东西,感受到我们被需要,我们有一些更好的事情可以为之努力,简单来说,就是渴望做某件事的动力和状态。
  在哈佛大学第366届毕业典礼上,扎克伯格告诫这群未来的领袖,"找到你们的目标并不够,你们这一代真正的挑战是创造一个世界,其中每个人都要有‘目标感’。"
  目标感如此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忙于制定目标,而忽略了目标感。
  "我要在两年内赚到100万。"
  "我要在一个月内瘦5斤。"
  "我打算一周内读完这本书。" "我今天要完成老板安排的PPT。"
  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目标,相信你们也打算为之努力。
  但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你去完成它们?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需要找到更明确的目标感。
  一度对生活特别迷茫时,心理咨询师曾问了我几个问题:
  你喜欢做什么?什么事让你兴奋快乐?
  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是什么驱动你去做它们?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个目标实在太大了。时常问问自己,什么事可以让你幸福快乐,将大目标拆分成可执行的小目标和任务,一件一件完成它们,幸福快乐就离你不远了。
  2、只有目标却没有目标感,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目标的完成,最终是靠目标感中的"感",也就是感知到行动的方向,和引领自己向前的动力。
  拥有目标感的人,可以更高效地完成目标。虽然如此,大部分人似乎并不擅长获得它。制定目标后却没有动力完成它们,可能是这两个原因:
  一、"拍脑袋"拍出目标
  这一类人乐于且善于制定目标,听了一次TED演讲,看了一篇鸡汤文,立马心潮澎湃地定下目标,"我要申请哈佛。""我要环游世界。"
  这些目标,本身可能没问题。但问题在于,你如何确保目标与你的现状匹配,而不是拍脑袋的产物?
  一般来说,制定目标的动机分为两类,"愿望导向"和"现实导向"。
  "愿望导向",是对标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生活状态,忽视自己的实际需求、能力和处境去制定目标。
  "现实导向",是指制定目标时,以自己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力图解决最核心或最迫切的问题。
  按照"愿望导向"设定目标的人,多半是一时兴起,拍脑袋拍出目标,这样的目标,就像空中楼阁一般,既没有基础,也不符合规律,更不要说找到目标感,并将"愿望"付诸行动。
  二、光有目标,缺乏落地方案
  即使有了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但没有可执行的具体方案,目标难以有效落地,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看得到却触不到。
  不少人无法实现目标,都是因为缺乏细致的行动方案,无法执行和推进目标。
  畅销书《刻意练习》提出,人类的心理层面分为三个区域:恐慌区、学习区和舒适区。恐慌区是超出能力范围太多,令我们惶恐不安的区域;学习区是超出现有能力,但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区域。
  一个尚未拆解的总目标,让我们被困恐慌区,焦虑不安,却又无从下手。当目标被分解为可行的方案,进入了学习区,我们才有可能产生行动力,完成目标。
  目标感真的如此难以获取吗?对此,美国的Summit Public School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3、做好这三步,找到目标感
  Summit Public School是美国一所特许学校,这里的学生大多出身贫寒,难以获得优质教育。如果继续留在传统公立高中,大部分人可能无法顺利毕业,然后跟他们的父辈一样继续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但进入Summit却改变了他们:在Summit,96%的学生最终进入大学,同时,Summit的学生大学毕业率也是美国平均值的2倍。对于Summit的很多学生而言,入学之前,他们几乎无法想象自己能考上大学。所以在"逆境"下,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努力?
  了解Summit的人都会知道,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视对"目标感"的培养。在Summit看来,目标感比目标更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最终能否实现,在于你追寻目标的"动力"和"状态"有多强烈。
  Summit在培养学生的目标感时,采用了一个理论。他们将目标感的培养分为三个部分:感知(Expose)、探索(Explore)和追求(Pursue)。
  感知(Expose)
  首先充分去感受整个世界,在不设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去尝试。忘掉女孩学不好理科、女主内男主外、男性不适合做护士这一类刻板印象。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尤其是年轻时。尝试才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一个领域,以及你是否具备对某件事的天分和热情。
  千万不要过早地给自己贴上适合/不适合的标签。即使成功如马云,20多岁时,也无法想象未来从电商起家,最终缔造出一个互联网帝国。英语专业出身的马云,先后做过英语老师,成立翻译社,成立互联网服务公司。多次尝试和思考后,他摸索出了自己的方向,并最终在35岁"高龄",带领"十八罗汉"创立了阿里巴巴网站,正式进军电商领域。
  探索(explore)
  在广撒网式地尝试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对某一些事特别感兴趣,或是有一定天赋,想继续做下去。这个阶段,你需要花更多精力和时间深入探索,同时还要考虑选择它们的"机会成本",所以需要反思,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可以给我带来什么。一旦想清楚并认定后,就要认真对待,克服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尽力做到更好。
  2017年下半年,我一度情绪低落,想通过运动来调节。我同时尝试了瑜伽、跑步和健身。它们都符合我的需求,既能放松身心,又不需要与人过多交流。
  在交叉进行了两个月后,我放弃了瑜伽,因为它对柔韧性的要求实在让我崩溃。跑步和健身我都很喜欢,但与健身比起来,路跑能让我欣赏到不同的风景,也带来更多新鲜感。
  我最终全身心投入在跑步上,迄今为止已陆续完成了半马、全马和50公里越野跑。
  选择(pursue)
  如果你有幸,找到了那件愿意全力以赴的事,那我会要恭喜你,人生打开了新篇章!现在的你,大概已经感知到为了做成一件事的强烈驱动力。你会不计一切代价,去申请心仪的学校、完成一个项目、出一本书……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并打算付诸实践,就专注地行动吧。
  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外界的评价,更不要在意所谓的形式。借助自己的一切资源、拼尽自己的所有力量,朝着目标全力奔赴。
  就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男主克里斯,当妻子不堪贫穷离开,银行卡里还剩21块钱,他带着儿子流落街头。
  赖以生存的医疗仪器不但卖不出去,还被一个疯子偷走。极度的绝望转化为强烈的目标感,克里斯拼命争取到一家股票投资公司的实习岗位,但没有薪水,还只有5%的转正机会。
  他睡在收容所、地铁站,领着救济食物,咬紧牙关地努力工作和学习,终于顺利渡过实习期,正式入职公司,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投资家。
  2020年已经过去1/3,剩下了不到200天,你还在为自己浪费掉的时间懊恼?为自己的一事无成焦虑?
  建议你暂时放下无效的负面情绪,花点时间,思考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心无旁骛地去完成它们。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奋不顾身的自己。
网站目录投稿:绿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