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以 为 家 作者:朝华浅爱 一记敲响世人的警钟,一则残酷的成长故事 电 影 简 介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2018年5月17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一开始,面黄肌瘦、稚气未脱的小男孩赞恩正站在法庭的原告席上。他刚刚因为杀人,即将面临五年的刑期,而他的刺杀对象,是自己的"妹夫"。 法官询问赞恩多大了,赞恩一脸冷漠的看了看被告席上的父母说——我不知道,你问他们好了。法官又问他知道自己今天为什么会在这里吗?赞恩并没有辩解自己为什么要杀人,只是冷静地重申了自己的诉求,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赞恩从小生活在黎巴嫩贫民区,父母都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带着全家逃亡至此。因为没有户口,赞恩的父母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一家人只好蜗居在这到处都是垃圾,满眼都是污秽的地方。夜晚所有孩子们挤在一起,胳膊贴着大腿,没有任何隐私、避嫌可言。屋子永远吵吵闹闹,混乱不堪。 赞恩一家有七个孩子,作为老大他从小没有读书,不仅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做一些与他幼小身躯并不相符的体力活。白天去阿萨德的店里工作,四处送货送燃气罐,晚上带着弟弟妹妹们到路边售卖自制水果饮料。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在各个药店里撒谎,帮他们购买制毒的原材料。见惯了底层生活的肮脏和无奈,赞恩拥有超出同龄人的世故与成熟。 当自己的妹妹萨哈来月事时,赞恩帮妹妹洗了内裤,脱下自己的背心给妹妹垫着,妹妹需要的卫生巾,他只能去偷。他叮嘱妹妹不要让妈妈发现,因为赞恩知道,一旦被妈妈知道了,妹妹就会被卖给房东的儿子——那个垂涎萨哈尔已久的30多岁的男人。 赞恩费劲心思,准备带妹妹坐大巴离开,可是萨哈还是被父母卖了。赞恩伤心至极,带上给妹妹准备的生活用品,离开让自己绝望的家。 赞恩来到一家大型游乐场,像是解放了一样,坐着摩天轮吃着零食。他扒开雕塑的衣服,露出雕塑的乳房,他的内心仍然渴望着温暖的母爱。很快,生活的难题就摆在了赞恩的眼前,因为年龄太小,没有人愿意给他一份工作。 绝望之际,赞恩遇到了一位单亲妈妈泰格斯,她为了能存够钱尽早办好身份证,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她想让儿子尤纳斯能够和别的小孩一样在阳光下玩耍。 虽然泰格斯也很穷,但却十分的爱自己的儿子,这让赞恩很羡慕。泰格斯收留了赞恩,让他在自己工作的时候帮忙照顾儿子。这段时光是赞恩前十二年人生中,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光了。 可惜,幸福总是短暂的。 泰格斯因为没有身份证突然被抓起来了,为了保护儿子,泰格斯也不敢跟警察说自己有孩子。弹尽粮绝的时候,赞恩不得不带着小男孩出去找泰格斯和食物。赞恩想尽办法,去救济站骗奶粉尿不湿,按照父母的方式制毒。可毕竟赞恩也只是个12岁的孩子,他带着小男孩生活的非常艰难,后来被房东赶出家门,流浪街头。 最终赞恩不得不像父母一样,卖掉小男孩。他也不舍得卖掉小男孩,可是小小年纪的他承受了生命无法承受的重担,没有了住所,怎么养活小男孩,怎么养活自己?他想拿卖小男孩得来的四百美元偷渡到瑞士,却得知还需要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他不得不回家再次面对自己的父母。 重新回到家的赞恩被父亲拳打脚踢,证件没有拿到,却得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事情——妹妹萨哈尔流产死了。悲愤欲绝的赞恩拿起刀一路狂奔,刺向了"妹夫",这才有了电影开头法庭上的那一幕。 在狱中,赞恩的母亲来看望赞恩,并带给赞恩又一个噩耗——她怀孕了,赞恩只能更绝望的对母亲说,你的话,刺穿了我的心,然后将不负责任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赞恩在打向电视直播的电话里说——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养不起孩子的大人,别再生了!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得住的只有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他们说过最好的话是"兔崽子,滚出去""让开废物"。生活根本就全是虱子,破鞋都比它华美。我生活在地狱里,不过是生活里煎熬的一块烂肉,生活是千人骑万人乘的泼货。我以为我们会成为好人,被人爱戴,可上帝根本不希望我们能能被人爱,他希望我们是别人家的脏抹布。 这一段台词诠释了这部电影的主题:"父母生而不养,养而不教,何以为家?" 有生皆苦,但罪在人祸。与其说赞恩在起诉父母,不如说在起诉整个世界:如果没有能力抚养,就不应当生育;在苦难的土地上,无论大人小孩,生存即是罪罚;而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并不在于地狱中人。 最后,赞因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明信息,拍照时他笑不出来。摄影师逗他说"笑一笑,这是拍护照,不是拍遗照",他才笑了出来,那一笑太打动人了,让荧幕这端的我们感受到了一丝欣慰,但是在那片土地上,却不知还有多少个"赞恩"在绝望地挣扎着。影片在这个笑容上定格了十秒,我的内心真是翻江倒海,很不是滋味。 《何以为家》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影片中的小男孩赞恩就是导演在黎巴嫩贫民区选出的难民。 用导演娜丁·拉巴基的话来说,他们不是在表演 ,而是在表现自己真实的人生。所以,银幕上的他们才如此动人。 赞恩不是专业的演员,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战争带给普通人的痛苦。很多人都像赞恩一样,可是没有人能够解救他们,这是最悲催的事情。 在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里,那么小的年纪的赞恩能知道女孩子不应该早点嫁给男人,知道婴儿需要保护,面对泰格斯的钱财一番挣扎。他做过的坏事也不少,学习父母制作毒品,对阿萨德的偷窃砸房东的门,抢夺小孩的滑板车,用刀捅了阿萨德.....他的行为依旧是野蛮的、无序的,甚至会给其他人带来灾难的,但他的形象却依旧让人感受到有爱,像无尽苦难中尚存的一丝希望的光芒。 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里说的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有一些父母,根本没有资格做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孩子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爱的信仰。 曾经我们以为,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是最珍贵的礼物。可是如果没有爱的支撑,生命的延续与繁衍,又有什么意义?何以为家?就是爱与责任并存的地方。其实,理想家庭教育方式本质上就是爱。 我们都会成为没有经过考试的父母,但大部分为人父母的我们,从不曾放弃学习和改进。从孩子生下,我们就努力地学习养育孩子、学习尊重孩子、学习正确的对待孩子……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是一件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事儿,非常需要责任心和爱。 而那些忽视了责任的父母,就像是带着孩子走在陡峭的悬崖边上,一不小心就会葬送了孩子的生命。从某种层面,并不是每位父母都有资格成为父母。 有人说:童年之所以会影响人的一生,在于孩提时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看自我和世界的眼光。孩子不该是你开心的时候就捧在手心,不开心的时候就可以将他遗弃的玩具。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左右外部的大环境,也无法给孩子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港湾。我们能做的是,用责任心和爱给孩子必要的保护,尽可能的避免人为能够控制的风险,甄别出可能发生危险的情景,提前预防,将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降低,成为孩子最强大的保护伞。 这影片带给我们一些多元的文化视角与思考 —— 战乱中的民不聊生,原生家庭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人口增长的负面效应、良善未曾在苦难中断裂等等。 非常推荐大家去看这部影片,这是一部还没看完就想让全世界去看的电影。相信这部被媒体封为"眼泪收割机"的影片必将给你带来又一次的心灵洗涤。 最后,送给你一句话,也是电影结尾说的: 愿世界和平,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导演寄语 在娜丁·拉巴基看来,她的电影绝不仅仅是娱乐或艺术,她说: "我是非常理想主义的人,我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即使不能改变现状,至少也可以引起话题和争议,或者引发人们的思考。 在《何以为家》中,比起仅仅是感叹主人公赞恩在街上流离失所的命运,我更愿意选择用我的职业作为武器,希望能够真切地帮助到这些孩子,只有通过电影帮助人们意识到这种情况,才能真正做出改变。 而触发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我需要在贝鲁特(以及大多数城市)阴暗的角落里投下一束聚光灯,渗透到那些贫困且无法逃脱命运的人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