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育的步伐不妨慢一点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要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联想我们平时的教与学,学生的脚步匆匆,教师的脚步匆匆,课堂的节奏匆匆。也不知何时,我们的教育变得这么"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匆匆的结果是老师心力交瘁,学生叫苦连天。学习者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教授者感受不到教书的幸福。慢教育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奢侈品",成了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
  慢教育能使学习者享受教授者展现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权有机会自由地选择。慢教育是师生间亲切的互动,它不是赶鸭子上架似的灌输和拼命赶进度,而是一种经验的分享以及创造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在平时教学中做到慢教育呢?
  一是课堂上要留白。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追问,学生站起来回答的效果很不理想;有时候,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直接公布了答案,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
  没有思考就没有加工,就是单方面地对知识的灌输。这样教出来的死知识,老师教的多,学生忘的多,老师教的快,学生忘的快。慢教育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思考、学习的时间,因为学生自己理解的东西,才会长久保持,才不容易被遗忘。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清楚地知道,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的作用是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老师的作用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用老师的智慧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老师少说,并不一定就是老师的水平低,老师的本事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慢教育就是让老师清楚地认识自己在课堂的地位。
  二是活动要展开。慢教学就是要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有效的。新课改以来,老师都喜欢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但只要一提到活动,就是小组活动,这样就很有局限性。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活动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设计小组活动时不能过多,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该有时则有,不该有时就不要有;有价值的讨论就讨论,有必要讨论就讨论。一旦讨论了就要充分展开,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知识能力得以提升。
  另外,活动一定要明确目标,不能与知识割裂,活动体验与知识体验要结合起来。因为活动的过程既是产生知识的过程,也是思维方法的练习过程,如果活动后学生思维方式没有任何进步,那就不要活动,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三是反馈要到位。有些成绩所占分值小的科目在平时上课时,经常是匆匆上课,匆匆讲课,匆匆下课,讲完课也就下课了,多数没有时间让学生去练习,误认为最后集中训练就可以了。从教育规律来看,这种思想是不对的。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我们集中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就可能会产生消化不了的状况。消化不了,他们就可能会丧失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所以,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还是要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放在平时。扎扎实实地推进,学生自然会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了。
  四是心态要端正。 教师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快慢。教育是一种慢活,是一种细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为缓慢的,更需要用耐心和从容的态度来注意学习的细节,并对学生学习的情形加以了解和指引。当下,自上而下的教育都有点过于功利化,都急切地盼望出成效,成正果,希望立竿见影,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感受到的只是紧张,是对学习的厌烦。所以,作为教者,我们一定要心态正,心态淡,心态平,切勿好大喜功。
  幸福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就丧失对人生幸福的渴望。从现在做起,再不要让那些口号成为我们教学的桎梏,俯下身子,让先进的理念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让我们教育的步子慢下来,静等每一朵花开。
网站目录投稿:香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