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年中考核结束及央行流动性的释放,最近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预期收益率出现明显下降。记者统计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并没有预期的好,上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近百款未达到最高年化收益。 业内人士提示投资者,揽储大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因素消退,下半年理财品投资不良率可能上升,投资理财切莫专注收益,忽视了风险防范。 本周理财 高收益理财减少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在6月29日至7月5日这一周,58家银行共发行了497款理财产品,发行量比前一周减少77款。 此前,收益率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多为30天至40天的短期产品,当时预期年化收益率甚至能达到6%。而昨日发现,目前本市银行在售和将要发售的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降低,大都集中在4%—5%。 据悉,今天将有两期国债要发行,利率分别为5%、5.41%。 中考总结 多家银行理财产品未达预期 从六月以来,银行间理财产品掀起了一场短期产品与长期产品收益倒挂的狂潮,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更一再冲至7%、8%甚至更高。然而,高收益是否都能兑现? 记者查阅了2013年至今到期的理财产品,发现近百款理财产品均未实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光大、中信、招商、南洋、平安等银行的理财产品均有涉及。 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于今年3月发售的理财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少于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1.5%,为与最高收益预期相差最多的产品。此外,南洋商业银行推出的"汇益达"人民币理财计划,该系列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均为6%,到结算时,其有20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其中相对较高收益率的"汇益达"第32期为5.86%,收益最低的"汇益达"第41期仅4.25%。 统计结果显示,在上述未达银行承诺最高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据悉,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挂钩标的)的表现。外汇、利率、股票篮子、指数、基金、黄金等都可能进行挂钩,当挂钩资产的表现与预设条件相符时,投资者才能获得预期的潜在回报。 专家观点 下半年难以维持过高收益率 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指出,6月银行遭遇的钱荒,不得不大量发行新的理财产品以度过季末这道坎,初步估算6月发行量接近4万亿元,部分产品预期收益率飙升到7%以上。部分激进的银行最近将面临较大的合规及流动性压力,下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理财产品的投资不良率可能有所上升。 此外,中信证券研究部表示,在8号文影响下,银行理财收益率下半年面临向下压力。"银行在利率市朝、经济放缓、去杠杆等因素影响下,利润受到显著压缩,难以维持过高收益率。"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任何一款理财产品时,在关注产品年化收益率之余,还应重点关注一点,即银行通常都会向消费者宣称相关理财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消费者一定要看清产品合同,明白所投资的理财产品是否承诺保本或保证收益。 此外,还要注意合同中是否明确提出关于保证理财产品是由银行直接卖出,而不是由银行代售其他信托机构的理财产品,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个人投资风险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