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允修①借书,随园老人授②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③、四库④,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⑤,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它祖宗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亦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⑥,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不已⑦,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⑧为吾有,必高束⑨焉、庋藏⑩焉,曰: "姑俟异日观云尔(11)。"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12)。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13)。故有所览,辄省记(14)。通籍(15)后,俸去书来(16),落落(17)大满。素蟫灰丝(18),时蒙卷轴(19)。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20),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21)。 (《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 ①黄生允修——袁枚的学生。②授——交给、付与。③七略——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着作。汉成帝命刘向校录群书,向列举篇目,概述要旨; 向死,其子歆续成,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六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总称"七略"。④四库——指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新唐书·艺文志》: "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后世相沿,成为群书的总称。清乾隆帝曾命开设四库全书馆,选录全国图书,历十年而成,亦分经、史、子、集四部。⑤汗牛塞屋——汗牛:谓牛马运书时累得出汗。塞屋:谓书多塞满屋子。一般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之多。⑥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勉强借来。夫:指示代词;夫人:泛指求借之人。⑦而惴惴焉摩玩不已——心里不安地摸弄玩赏不停。而:连词。惴惴(zhui zhui)——恐惧不安的样子。⑧业——已经。⑨高束——束之高阁。⑩庋(gui)藏——搁置不用,收藏起来。(11)姑俟异日观云尔——暂且等他日再看吧。云尔: 语助词,而已、罢了。(12)致——求得。(13)甚切如是——意谓希望借得书就是这样迫切。(14)辄省记——就明白地记住。辄(zhe):就。省(xing):清楚、明白。(15)通籍——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名籍。(16)俸去书来——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17)落落——重迭的样子。(18)素蟫灰丝——白色的蛀书虫(又称白鱼、蠹鱼)、灰色的蜘蛛网。(19)卷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古之一轴。"后指全书的一部分为卷,如上卷、第一卷。此泛指图书。(20)公书——把书借给别人共同使用。(21)使与书俱——意谓把文章和书籍一起交付给黄生。 赏析 袁枚此"说"由"黄生借书"而发。第一段说明写作原委后就开门见山地点明议题:"书非借而不能读"。这是个普遍现象,但经作者说破,反倒新鲜多趣。接着用例证法广引事实加以证明:天子有书而不读,一证;富贵人有书而不读,二证;祖父辈积累,而不肖子孙毁弃,三证;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亦然",由借书推及借物,把"书非借而不能读"的道理普遍化,进一步证明,四证。前两个例证的提出都用反问,前三个例证都从反面提出,第四个例证正反对比。例证本身也引人深思,令人确信不疑。行文有整有散,灵活多变,也为文章增添了趣味。 在此基础上,第二段转而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总结个人读书的经验教训。作者"幼好书",却"家贫难致",向藏书甚富的张氏借,不借给。以此之故,把凡能看到的书就深思熟记。原因就在于对借书之难有切身感受,读书就十分刻苦专心。但当官之后,所买的书汗牛充栋,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有了书反而尘封不读。前后对比,同样是证明"书非借而不能读"。意在说理,却把自己摆进去娓娓而谈,如话家常,读之感到十分亲切。 最后一段写感慨,把黄生今日的处境和自己少年时代的遭际联系起来,加以对比,以"幸与不幸"加以归结,劝勉黄生专心读书,更能从感情上打动人心。不是吗?一位名满神州的"随园老人"在一位向他借书的穷书生面前能谦恭自省,慷慨帮助,这种提携后进的精神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又怎能不催人上进呢? 这篇短文名为"说",但与论说文的"说"不同,更接近于"赠序" (临别赠辞劝勉)。篇幅虽短,写得颇有波澜。信手写来,任情说出,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文章讲的是读书,实则有普遍性。世人多是如此: 没有,拼命追求; 有了,视而不见。袁枚的提醒,既可警当世,又足以为今日戒。事浅理深,令人思索不尽,颇有"吟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