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设计师需要的知识体系


  产品设计师面对复杂、庞大的制造业系统以及多元化的市场,其知识体系要同时具备广度和深度。设计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交错的学科体系,以及深入的技术探究。当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界还在热烈地争论设计是艺术还是技术时,不妨退一步思考,设计本身既融合又独立,既有依附性又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意义。放眼整个社会,设计的对象是我们的生活或生活方式,因此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细腻的体会和敏感的触觉是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基础。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在内心构建出强大的知识体系以使之用于设计实施?以下为Dieter Rams的设计十原则,简短而具有概括性的语言折射出设计的多元面向:
  1. 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良好的设计是创新;
  2. 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良好的设计使产品有用;
  3. 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良好的设计是美学;
  4. Good Design helps a product be understood;
  良好的设计可以帮助理解产品;
  5. 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良好的设计是谦虚的;
  6. Good Design is honest;
  良好的设计是诚实的;
  7. Good Design is durable;
  良好的设计是持久的;
  8. Good Design is thorough to the last detail;
  良好的设计贯彻到最后一个细节;
  9. Good Design is concerned with environment;
  良好的设计是与环境共生的;
  10. 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良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
  Dieter Rams,一个影响了几代设计师的设计巨匠,将优良的设计提炼为最精髓的语言。我们将这十个原则进行分解,将相关面向的合并,可以得出如图1-1的五个面向:即功能、形态、理念、态度和责任。
  图1-1 由Dieter Rams设计十原则分解出五个面向
  基本上在这十点中分布给各个面向是均匀的,也是Dieter Rams对设计要求的均等我是设计师性体现。进而我们将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学科联系起来,来观察设计知识体系的实体节点。
  从图1- 2可以发现,由优良设计十条递推,设计师的知识体系包含工学和商学两部分。工学很好理解,包括以理化为核心的工程学科、交互学等,这些与产品的功能属性直接相关联,也是设计师力图传达的核心部分;而商学包含市场学、营销学,是帮助设计师洞察市场需求,以及开发新产品功能或者进行修正所需要的。
  图1-2 五大面向的学科节点
  另外,形态包含的美学以及造型学知识,我们有时会混淆。可以这样理解,美学是充分条件,也就是作为设计师要具备美学知识,有良好的美感。而造型是必要能力,设计的其中一个环节的主要活动就是造型,因此需要设计师在认识美的同时创造美。理念所包含的范围是最为广阔的,除了一些可以用语言予以概括的思维方式之外,理念很大程度上和自身的背景知识有关联,例如设计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氛围、思维方式等等。态度同样是个社会学的面向,从横向看我们可以认为态度是形成一种风格的源头,也可以从设计作品中看到设计师的世界观和
  价值观。
  最后是设计师责任,这点越来越被现今社会所重视。经历商业项目后,设计行为直接作用到社会,引发与社会间的联络。设计师的工作是与物紧密关联,与人互利共赢,与社会一脉相承,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工作,因此设计师本身要为设计负责,避免过度设计带来的资源浪费,在设计中探求新方式以获得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产品使用方式。因此设计师不仅仅要关注设计知识体系本身,还需要了解其所要承担的责任。
  先从赏心悦目开始
  设计由于其技术面向以及社会意义而日新月异。设计师最直接最快捷获取设计讯息的渠道就是互联网了。近五年关于设计讯息的传播形式有了很大的变革。我们可以发现设计已经不再是小众市场关注的对象,而是越发趋于大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视觉消费和创意买单。这是一个显著信号。
  在TVBS周刊《潮·2010就爱设计》杂志的编辑语中提到设计需要被大众媒体推广,本来设计无分疆界,是每个社会人自然的需要品,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束之高阁。对于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这是具有双面性的,设计师更容易从互联网媒体中获取到新的设计咨询,但同时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也时刻提醒设计从业人员不得不关注越发专业的大众消费市场。设计师要先学会从读图开始,首先培养优质的审美观以及对图片的分析能力。通俗地说,也就是把眼界提高了,才可能出手不凡。
  如表1-1设计类网站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计综合门户、工业设计分类门户、设计blog。
  表1-1 主要设计网络资讯推荐表
  不仅要读图,还要阅字——设计师的书目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图时代的全面来临,给文字类图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文字作为人类最为宝贵的产物始终具有其无法替代的地位。文字可以传达较图片更为系统、全面、敏锐的观点;同时其特有的组织关系能传达给我们高于画面感的准确以及细腻。在浏览大量图像信息的同时,阅读大量的文字能更大程度地收获设计者的创意思路,并可以获取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如果能做到博览群书,那当然最好,但由于时间和经历的限制,我们可能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文字,有的放矢地吸取知识。
  我将主要针对产品设计师的书目分为以下几类:用户研究、设计思维、方法论、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手绘、设计与商业六类。而这些书籍都是瞄准狭义的"设计",如果希望让设计与整个社会发生关联,还需要阅读大量的哲学、社会学的书籍。对于空闲时间非常有限的设计师而言,定期阅读设计类杂志也是良好的习惯。
  表1-2是我推荐的书目表。
  表1-2 产品设计推荐书目
  用户研究
  针对产品设计研究的书目前十分少,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从日常设计流程中积累归纳。而在交互设计领域,用户研究却日趋规范。产品设计师可以采用交互设计理论中对用户的描述语言,以及对用户对象的角色细分等方法来协助自己做用户行为模式的研究。
  推荐书目中的《应需而变》虽然是讲设计,但是与一般的设计类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立足于阐述设计工作应该怎么做。而是一本启发读者应如何思考的书。这本书通过模拟、仿真、预设一个情境,去认识"需求",了解用户真实诉求之所在。在本书中也列举了很多成功或是失败了的例子,并且指出成功者的成功是因为关注了什么,失败者又是忽略了什么。
  第二本推荐的书目《交互设计之路》,作者Alan Cooper一直坚持"使用者第一、硅片第二"原则的设计和工程过程。采用这种方法,技术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对事情,因而也就能更快地出现更好的产品。而对于产品设计而言,面对产品整体黑箱化(产品黑箱化即大家只能看到通过某种操作,直接得出结果。而不能了解其中间的过程),设计趋于消隐,需要了解电子技术如何和用户进行桥接。从而将视野从单一的产品形式中跳出来,宏观的把握设计对象的本质。另外由Alan Cooper以及Reimann R.和Cronin D.编著的《About Face3交互设计精髓》同样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研究理论以及方法,也适合产品设计师阅读。
  设计思维
  关于设计方式描述的书很少,大部分书籍即便是直接冠以"设计思维"的名称,也从内容上违背了思维本身的自由性。描述设计思维的书一定不能是规律性方式方法的罗列,而应该是启发式的引导。
  《设计中的设计》这本红透半边天的设计书挖掘了设计以及人的生活的思维根源,并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情怀。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如今的中国也正面临着经济持续过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正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的。设计如何能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处并担当责任,更是当下许多国内设计人所上下求索的。在"设计的设计——原研哉贰零壹壹设计展"及系列活动中原研哉出现在中国,为中国设计师传达了要根植民族探索本源的设计思想,再度将这股"空无"设计思想推向高潮。
  继《设计中的设计》全面火热后,朱锷先生再次翻译出继《设计中的设计》全面火热后,朱锷先生再次翻译出版了田中一光先生的《设计的觉醒》,原研哉、阿部雅世的《为什么设计》、《无印良品》等书籍,一样平实的写作方式,润物细无声似地将美学、思维、创新意识渗透在白纸黑字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学的教授唐纳德·A·诺曼从一个设计狂热分子的角度,运用其特有的学术背景,写出了《情感化我是设计师设计》以及《设计心理学》,赢得了一片掌声,被誉为是西方教育模式下孕育出的巨匠型知识成果。
  《设计心理学》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至上设计原则:应该让用户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去操作,应该让消费者享受乐趣而不是饱受挫折。这本书,值得每一位设计人员都细心阅读,虽然已经是八十年代的出版物,但其思维意义一样没有落后。而后续出版的《情感化设计》,与前者一样,语言独特细腻、笔法轻松诙谐,以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深入地分析了如何将情感效果融入产品的设计中。崇尚科学实践性的美国,以另外一个客观世界角度去切割设计,力求将设计根源面目示众,而不在样式海洋中迷失自我。
  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的书籍多作为教科书出现,严谨、规范但缺乏活跃性。IDEO作为全球顶尖设计机构为更多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提供了系列设计案例,IDEO传世之作《IDEA物语》讲述了他们如何进行头脑风暴,关注设计需求中的哪个点,怎样在设计过程中仿真,以及与他人进行协作,提取1+1>2的效应。而如今其又华丽转身,率先提供服务设计,更与客户并肩作战。与IDEO关联的人物摩格理吉出版了又一力作《关键设计报告》,在这本书里,作者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带领读者近距离接触40余位在此领域举足轻重的设计师,用他们的经验去陈述,让现代科技设计的关键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上推荐了众多国外的设计书籍,是因为先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较我们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了解先进设计思维书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中国设计走向国际化舞台。同时国内也不乏一些好的著作。在此推荐令人尊重的柳冠中先生的著作《事理学论纲》,柳冠中是中国工业设计的先驱,他一直在设计教育中实践事理学理论,这一理论是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柳冠中先生以唯物辩证的观点阐述了设计活动的本质,文字专业、深刻,他的这本书是设计理论的经典读物。
  设计知识
网站目录投稿:忆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