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种不适一目了然完整


  导
  语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
  ——《内经·灵枢·经脉》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重要通道,堪称"药房",上面的穴位好比"中药"。
  只要把人体十二正经和任脉二脉弄懂,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只要调理跟这个部位相关的经络穴位,症状就会大有缓解,不仅效果好,还能随时随地使用,非常方便!
  在介绍经络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按揉相关经络及穴位,出现以下感觉时,说明经络出现了问题。
  1、酸
  经络通,但气血不足。只要把气血引进来,就不会酸了。
  2、酸痛
  缺血的同时,还沉积了一点瘀血。
  3、胀
  气很足,说明体内的气出不去。
  4、胀痛
  火力比较壮,气有余而血不足,说明血分配得不好。
  5、痛
  经络不通,瘀血阻络,必须疏通经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人体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如果不通,分别对应哪些症状,上面又有哪些重要穴位。
  1:子时(23点-1点):胆经当令。
  胆经裤线重叠行,
  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
  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
  眼花目黄有增生。
  功能作用:
  疏泄肠道积滞,修复肠道疾病。
  表现症状:
  口苦,口干,偏头痛,白发,脱发,怕冷,怕热,胆怯,易凉,皮肤萎黄,便秘。
  主要穴位:
  肩井穴:乳房胀痛,头痛,肩膀痛,牙痛等。
  环跳穴:坐骨神经痛,子宫肌瘤。
  风市穴:治疗中风的要穴,对偏瘫、风湿引起的下肢痹痛也有效果。
  悬钟穴:半身不遂、腰腿疼痛、偏头痛、落枕等。
  足临泣穴: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
  2:丑时(1点-3点):肝经当令。
  肝经对应胆经行,
  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
  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
  肝火旺盛有罪行。
  功能作用:
  主疏泄、主藏血、主宗筋,肝脏有解毒功能。
  表现症状:
  口苦,口干,头部晕眩,头顶垂坠,眼睛干涩,情志抑郁,脂肪肝,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前列腺炎,易怒。
  主要穴位:
  期门穴:疏肝解郁,是十二经络气血运行的终止穴。
  阴包穴: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太冲穴:降压,稳压,全身痹痛。
  3:寅时(3点-5点):肺经当令。
  胸到拇指为肺经,
  手臂内侧属阴经;
  呼吸免疫掌控中,
  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
  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发冷体内空。
  功能作用:
  调节呼吸,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送和排泄。
  表现症状:
  怕风,容易出汗,伤风感冒,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气喘,皮肤干燥,无光泽,头发脱落,胸部胀痛,支气管哮喘,背部肩部酸痛,四肢末端麻木。
  主要穴位:
  孔最穴:咳血,发汗,咽喉肿痛、鼻孔干痒、痔疮。
  鱼际穴:心里有火、夜间咳嗽、睡不好觉,容易在凌晨3-5点早醒。
  4:卯时(5点-7点):大肠经当令。
  食指腋窝大肠经,
  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
  它要不痛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
  体热痔疮加头痛。
  功能作用:
  排泄人体大部分废物,确保身体内环境干净,使经络正常运转。
  表现症状:
  津液失调,牙痛,咽喉肿痛,流鼻涕/血,颈颊肿痛,暗疮及肩痛,上肢痛,肠鸣便秘,腹胀,手/足怕冷,头痛,指痛,体热口干等症
  主要穴位:
  合谷穴:止痛第一穴。
  手三里穴:人体经络痛症,肩周炎。
  曲池穴:皮肤病,心烦,失眠,多梦,便秘。
  手五里穴: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上肢不遂等。
  5:辰时(7点-9点):胃经当令。
  胃经位于胆经前,
  三指距离到经中;
  口腔糜烂牙肿痛,
  口干口臭腹胀痛;
  体热打嗝喜食冷,
  大便干燥且不通。
  功能作用:
  主受纳,腐熟,管理升清,降浊,储存,转运食物,消化食物。
  表现症状:
  久积化火,容易发高烧,出汗,前额脑口痛,咽喉,牙痛下肢风湿关节痛,胃功能下降,胃痛,胃胀,无食欲,餐后腹胀,胃酸过多,唇干裂,打嗝,便秘等症状。
  主要穴位:
  髀关穴: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梁丘穴:急性膝关节扭伤,急性胃痛,急性乳腺炎引起的乳房痛。
  丰隆穴:化痰止咳,减肥消脂,远离嗜睡。
  足三里穴: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
  6:巳时(9点-11点):脾经当令。
  胃经对应是脾经,
  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
  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贫血低血压,
  风湿还有关节痛。
  功能作用:
  运化食物的营养,协助肾运化水湿,益气统血,营养全身。
  表现症状:
  湿重疲倦,全身困重,四肢无力,脚趾胀痛,怕冷,第一脚趾拇指活动很困难,失眠,消化不良,胃胀气,腿部静脉曲张,皮肤容易伤,脾气虚肌肉松软,足膝关节疼痛。
  主要穴位:
  地机穴:糖尿病,胰腺炎,腰痛,痛经等。
  三阴交穴:妇科疾病首选穴。
  公孙穴:对胃溃疡效果很好。
  太白穴:调控血糖,胃痛,腹胀等。
  7:午时(11点-13点):心经当令。
  心到小指为心经,
  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
  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
  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
  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功能作用:
  主管精神意识活动,维持血液正常运行。
  表现症状:
  失眠,多梦,难入睡,健忘,痴呆,心烦,心闷,心痛,忧郁,小指痛,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晕眩。
  主要穴位:
  极泉穴:调整心律,心脏急救,疏通淋巴。
  少海穴:心烦失眠。
  神门穴:镇静安神。
  少冲穴:心烦顽疾。
  8: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当令。
  小指肩窝小肠经,
  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
  太阳耳部会疼痛;
  经前腹胀后脑痛,
  后背肩胛至背痛。
  功能作用:
  汲取食物精华,输送人体全身。
  表现症状:
  耳聋,目黄,咽痛,下颚和颈部肿痛,手臂痛,心烦,头顶痛,腰脊痛,听力减退,手足怕冷,身体虚弱症。
  主要穴位:
  天宗穴:肩臂酸痛,乳腺痛。
  后溪穴:颈椎,腰痛,治疗落枕最灵。
  肩贞穴: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9: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当令。
  肾经对应膀胱经,
  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
  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
  痔疮难坐肩颈痛。
  功能作用:
  抗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主汗和尿液。
  表现症状:
  沿经络所过的颈,背,腰,小腿疼痛。小便不利,尿频,前列腺炎等。
  主要穴位:
  八髎穴:治疗痛经的神效穴,调经活血,理气止痛。
  委中穴:专治腰背疼痛,下肢麻木等症。
  承山穴:腰痛,坐骨神经痛,痔疮,也是祛湿大穴。
  昆仑穴:安神清热,舒筋活络,治感冒、膝盖发凉、腰腿痛、足跟痛等。
  10:酉时(17点-19点):肾经当令。
  肝经后面是肾经,
  距离不远两指空;
  分泌系统掌控中,
  尿量稀少还尿频;
  眼袋眼皱足下冷,
  下肢肿胀善惊恐;
  经前腰酸背又痛,
  脸上出斑心发惊;
  记忆下降无睡梦,
  症状不通慢慢通。
  功能作用:
  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肾主精神意识活动。
  表现症状:
  肾阴不足:则以怕热为主,容易口干,舌燥,慢性咽喉炎,气短,喘,心短,心痛,失眠多梦。
  肾阳不足:则以怕冷为主,容易手脚冰冷,面色晦沸,神疲;瞌睡;头昏目眩,腰酸,膝软等。
  五脏症状: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心悸,恐惧,耳鸣,眼花,目视不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齿松发枯,面色无华。
  主要穴位:
  大钟穴:腰脊强痛,发高烧,突然失声等咽喉疾病。
  水泉穴: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
  照海穴:月经不调。
  太溪穴:阴阳两虚找太溪。
  涌泉穴:虚火上浮找涌泉。
  11: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当令。
  胸到中指心包经,
  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
  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
  心烦目赤上肢痛。
  功能作用:
  救急经络,是最能反映出心脏一切问题早期变化的一条经络。正常情况下,保护心脏,"代心行令",病理情况下,"代心受邪"。
  表现症状:
  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健忘,口臭,全身痛,痒,心烦,心悸,心闷,易怒,目黄,便秘,心动过缓,晕眩,呼吸困难,上肢无力。
  主要穴位:
  天泉穴:胸闷,心悸。
  郄门穴:突发性心绞痛。
  内关穴:心烦心痛内关寻、
  12:亥时(21点-23点):三焦经当令。
  无名至肩三焦经,
  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
  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功能作用:
  疏通水液,调节内分泌。
  表现症状:
  经络症: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眼痛等。
  脏腑症:上焦——心烦,胸闷,咳,喘;中焦——脾胃胀痛,消化不好;下焦——水肿,遗尿,大小便异常等。
  主要穴位:
  四渎穴: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消泺穴:清热消渴,除湿降浊,头痛,齿痛,臂痛。
  翳风穴:三叉神经痛。
  角孙穴:清热消肿,散风止痛。
  13:任脉
  任脉位于正前胸,
  心脏脾胃行不通;
  上连乳腺下子宫,
  万一不通变老翁。
  功能作用:
  总领全身阴经,调节五脏,调节生殖系统。
  表现症状:
  汗多怕热,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白带,小便不利,以及上腹部消化系统及胸部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穴位:
  膻中穴:强心消气,胸闷心悸。
  中脘穴:一切肠胃之疾。
  神阙穴:中风虚脱,四肢厥冷。
  关元穴:益气补肾,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14:督脉
  督脉立于脊椎中,
  监督气血来运行;
  五脏六腑督脉宫,
  对应区域弯曲痛。
  功能作用:
  总领全身阳经,调理与脑有关的精神意志活动,调理与肾有关的生殖器官方面的问题。
  表现症状:
  阳气过盛:则角弓反张(腰背后挺),背腰部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阳气不足:则畏寒肢冷,走路摇摆不定(身躯前弯),头晕目眩,神经衰弱,健忘,痴呆,神经分裂,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等。
  主要穴位:
  大椎穴:祛除热毒,抵御风寒,颈椎痛,头项强痛,发热恶寒。
  至阳穴:心慌胸闷,胸肋胀痛,咳嗽气喘。
  命门穴:强腰,补肾,壮阳。
  腰阳关穴:腰椎问题。
  百会穴: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一切阳气下陷的疾病。
  风府穴:感冒,发烧,鼻塞,流涕,中风。
  人中穴:急救第一穴。
  长强穴:便秘,痔疮。
网站目录投稿: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