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金年打造机构化投资雏形


  1998年3月27日,南方基金的开元基金和国泰基金的金泰基金两只封闭式公募基金同时成立,拉开了基金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股市机构化投资的历程。适逢20年,诸多的文章评述着这个行业重要时刻的历史意义,笔者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是以几个不同的想法浅评一下。
  首先,很多文章讲公募基金20年,笔者认为,从更广义角度来说是基金20年。公募可以看做是基金最初的探索,原因是当时国民收入还不高,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自己名下的住房和汽车,银行刚刚开始摸索房贷。因此,门槛较低的公募基金,从封闭式基金开始试水。私募基金从2006年前后,也就是公募出现不到10年就开始活跃,因为经历第一轮资产价格上涨,相当多的家庭已经在2003-2004年积累了财富,形成了有别于中低收入者的投资需求。到今天,公募基金从40亿发展到12万亿(当然其中有规模巨大的各类货币"宝宝"),私募证券类2.6万亿,私募股权類也同样规模庞大。所以,基金始自20年前那群披荆斩棘的先行者开拓的公募,之后开枝散叶,形成今天多元化的投资品种。
  其次,这20年不是或者不全是价值投资发展的20年。有人认为,公募基金逐步引入并实践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使得中国股市投资才更科学、更与国际接轨。对此,笔者认为,先不论价值投资的定义和标准,看看公募基金在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表现,就知道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嘴上说说罢了。否则,那些最高位接盘中国石油、乐视网的,岂不要被吊打?另一个特征是,市场一旦好起来,大批的基金经理就会跳槽奔私。且问,如果价格远远偏离了价值,市场大跌近在眼前,为啥要跳出来折腾自己的私募,很多人搞得步履维艰?中国的投资者也是同样,追涨杀跌,亏损者众,盈利者少,大赚者鲜有。私募更是没法说价值投资,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第三,机构化投资,也不必然是价值投资、科学投资,更多的意味着,不同理念的相互碰撞。20年前的基金开启了机构投资,但今天序幕才刚刚拉开。当年的庄家销声匿迹了,要不就变成了民间派的私募精英。这主要归功于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而非基金经理的理念升级。如果放开监管,可以想象,有些机构会跟散户一样,追求短期收益、过高的收益,博取交易机会。其实,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和投资者之中,也是各种投资方法并存,互相促进的,这种竞争与促进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构化投资。
  第四,老问题没有解决,新挑战已经迫近。老问题还是这个市场,只就今年来看,监管政策的变化,例如IPO,迫使基金经理不得不采取防守策略应对夕改的"朝令"。指数基金的完善与发展,将对现有股票多头策略的基金形成压力。较低的费用,明确的投资组、快速切入或者退出市场,这些优点未来一定会不断壮大指数基金规模。人工智能在可预期的未来,将是股票多头策略基金的最强挑战者。纯粹的人工智能基金,估计这两三年一定会初具规模。
网站目录投稿:寻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