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入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后勤管理;策略 新形势下,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后勤管理也成为了高校改革的重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改革趋势更加社会化,逐渐独立于教学行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后勤管理体制模糊。如今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模式普遍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甚至有些高校将校内后勤管理部门外包给校外的专业企业或者个人进行组织、管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缺陷,同样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暴露出了职能和产权关系划分模糊等问题,这些缺陷不可避免会给高校管理体制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二)高校特殊性问题。在高校后勤管理逐渐社会化的现状之下,高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顾虑,对辨别后勤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的问题极其敏感。高校后勤部门服务的对象是高校内的老师和学生,因此在收费上应当考虑到对师生的照顾。大部分高校师生希望高校后勤部门对其收费标准低于一般水平,更加体现公益性质,而逐渐趋向社会化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又面临着类似于企业身份而涉及的盈利收益问题,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 (三)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后勤管理队伍的任务琐碎、繁重,涉及到高校师生教学、生活方面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维护、基本生理需求满足等问题,是后勤服务最坚实的力量。然而,后勤管理人员的招聘门槛低,无任何的专业性要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能力也存在差异,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导致了后勤管理队伍成为了高校管理体制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四)后勤管理设备落后。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设备仍然较为落后,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基础设施如E卡通充值机、热水装置等老化,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给使用的师生带来极大的不便,或者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没有及时购入方便师生生活的设施。 (五)智慧校园建设管理有待改进。智慧校园指的是依靠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科研、生活等校园活动的数字校园体系。现在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管理在五个层面上存在问题。在宏观层面上重视力度不够;在理论层面上,建设不足,高度不够,不接地气,可持续性不够;在技术层面,缺少互联互通的方法;在现实层面,依赖于厂家;在人力层面,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 二、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体制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高校后勤管理的模式也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然而,在实际的转型过程中,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高校應当重视对管理体制的改革,针对管理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针对性地剖析原因,从而对后勤管理体系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确保高校后勤管理有秩序、高效地进行。同时,高校还应当将其后勤管理区别于企业的管理,划分清楚权利和责任的界限,适当将企业管理中高效、合理的方法、理念投入到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之中,取长补短,理清楚后勤管理部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企业模式,取长补短。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大多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向着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供高校后勤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借鉴,如完善后勤管理的基础配套设施、积极适应社会化的市场竞争、采取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高校应当适应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在合理范围内学习企业发展模式,取长补短。 (三)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后勤队伍作为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门之一,是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关键因素。高校若想切实高效地完善后勤管理体系,首先必须要重视对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设立合理程度内的入职门槛,招聘更多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设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建立人性化的员工管理体制。此外,重视对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专业性讲座等,鼓励员工多多了解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知识水平。 (四)细化成本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之下的高校后勤管理逐渐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型为市场经济模式,公益性和市场性各占现代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特点中的一半。高校的发展不单需要体现教育的目的和本质,还要一定程度上服从于经济需要,通过盈利以满足持续不断地运作。高校的后勤成本不只是大众普通观念中的基础设施购置和维护支出、食品支出等,科研经费也包括在内。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的成本支出应当进行细化的控制,记录好每一笔支出,确保每一笔的手续齐全,开源节流,如此不仅能够严格控制好后勤管理的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 (五)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管理。首先,从宏观上,加强高校对于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在理论上,对智慧校园的建设有整体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梳理数据的价值、模型等,对信息化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第三,在技术层面,提前定义互联互通的窗口。第四,摆托厂商限制,独立主导建设。第五,建设专业性的校园信息队伍。 【参考文献】 [1]苏惠川,陈晨.刍议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有关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6(04):95+97. [2]张臣.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203-204. [3]王玲.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2018(08):237. [4]安杰.新型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北京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