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创业不只北上广三四线城市潜藏哪些机会


  从北京乘坐高铁,不过四五个小时就能抵达合肥。新经济100人刚刚报道一家合肥的创业公司——生鲜传奇。这是一家在社区开店的生鲜连锁零售公司,拿到了红杉的投资。
  更早一点,我们报道了一家在福建三四线城市连锁的便利店——见福便利店。盘算起来,我们的关注范围早就扩散到西安、重庆等中国腹地。
  此前,有新经济100人的用户问我,中国三四线城市有什么创业机会?正好借此机会,略微展开聊一下。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当下新经济最根本的趋势。任何新商业模式、技术的出现,都与这个趋势息息相关。
  我们曾经拉了一个表,全球人均GDP8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其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相关程度。大致地说,除去一些靠旅游的岛国以外,大部分国家的人均GDP与城镇化率成正相关,并且多数国家城镇化率在75%以上。
  中国2016年的城镇化率为57%,距离75%还有一段差距。这个差距,也意味着至少还有两三亿的人口会从农村搬迁到城镇里(不含已经常住城镇的农民工)。这些人的消费需求将在城镇释放。
  人往高处走,农村的人向往着镇上的生活,镇上的人向往着县城里的生活,县城里的人向往着省城的生活。根据现在以及肉眼可见的未来,中国不大可能鼓励发展超大城市。二线城市(大多数也是省城)可能还会走上一线城市的老路,限购、限户口。
  中国的2800多个县城,可能是未来容纳城镇人口的主要地盘,会出现人口在五十万到一百万的超级县城。
  你可以想象,这么多人聚集在一个地方,要住要吃要穿要消费,围绕着他们会有多大的生意可做。
  一线城市的房贷负担很重,即使租房,也往往占用了白领30%-50%的月收入(这个可以看新经济100人有关长租公寓自如报道,我们曾经做过小范围的问卷调查),扣掉这一笔硬性开支后,能支配的收入并没有多少。
  大概在2015年,我写《创京东》的时候,了解到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情况,他们的消费能力甚至超过了一线白领,可能月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这不算好,但肯定不差了。住房不需要自己解决,父母有房子,或者在父母支持下买了房子,并且没什么房贷压力。这样,用于吃吃喝喝的收入并不少。
  也是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到1.06亿次,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的消费升级来了,并且这是普适的,囊括中国二三四线城市的趋势。
  所以,谈到在三四线城市的创业机会,首先就是围绕着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消费升级。例如有品质的、价格还可以接受的服装、零食等。我们曾经做过两次报道的水果连锁零售企业百果园,在全国有2800多家门店,在湖北某个县城我都看到了它的门头。
  原来我去四川蒲江一带采访的时候,出国游在县城也不是稀奇的事了。甚至种猕猴桃的农民也说,我们希望以后有出国消费的机会。
  近些年,一些做得不错的零售公司都在二三线城市兴起,比如我们做过的Today今天便利店,原来是在广西南宁做,后来创始人搬到湖北武汉来。另外,文章开头提到的生鲜传奇就在安徽合肥,见福便利店在福州起家,主要做福建的三四线城市。
  围绕吃、穿的消费升级,可能是三四线城市最大的创业机会。
  第二个机会是围绕汽车相关的消费。因为三四线城市居民的购房压力不大,手上的零钱更多,那消费到哪里去了呢?现在三线城市以下的汽车消费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未来增速可能还会更快,这跟中国公路建设有关。
  现在很多二手车电商公司,因为一线城市的限购、限牌照,他们更多地把一线城市获得的二手车导到二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汽车到了二三四线城市,围绕着车又有新的生意可做,例如金融、维修等。
  第三个机会是教育。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在北京等几个有限的一线城市。但是,人人都渴望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这是人性,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哪怕孩子在四五线城市也希望享有和北京小孩一样的教育资源。这也只有互联网、人工智能能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当下K12、英语等教育公司特别火的原因。
  我觉得,未来三四线城市还有一个机会是什么?养老。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年轻人与父母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例如年轻人去了一、二线城市,父母留在了县城。他们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这是社会问题,但也有商业公司的市场机会。
  有一家创业公司,就是给父母提供体检服务,由在一线城市工作居住的用户买单。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只能通过体检来了解父母的健康情况。我觉得,后续他一定会提供真正的养老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二三四线城市创业的优势与弊端
  当然,我说的三四线城市创业机会,是指市场在三四线城市,而不是说公司设置在三四线城市。因为很难找到足够的人才来支撑快速发展、扩张。
  并且,互联网、支付、数据等技术的统一,会加速创业公司对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的覆盖。你看,拼多多都覆盖到九线城市了吧?设置在三四线城市的公司,本身在人才和资金的竞争上就拼不过一线城市的企业,一旦对方杀入自己的领域,哪里还有安身之地呢?
  过去,因为区域壁垒的存在,像零售产业的公司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但,未来这样的机会不存在了,未来一定是出现全国性的零售巨头。
  如果在二线城市起步,他的优势是距离三四线城市很近,离终端用户更近。但是,弊端也明显,第一是视野不够开阔,容易有小富即安的心态。据我了解,有几个二线城市的创业者明显表现出来的就是,做西北王、西南王就行了。
  另外就是做市场拓展局限性比较大。所以,很多二线城市的创业公司,最终设置了双总部,把市场总部放在了一线城市。
  有人也问,从二线城市起步的公司能成为全国性的大公司么?这是有机会的。中国绝大多数人口聚集在二三四五线城市,这是一个远超过一线城市的市场。一线城市商业发展成熟,各种业态的创业公司搏杀激烈,没有必要在一线城市消耗太多资源,成本太高了。抓住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机遇,我相信照样能做成全国性的大公司。
  ,
网站目录投稿: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