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改制冲击波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兴盛。在国家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单位来说如同摘掉了紧箍,可以施展拳脚,大有作为;但对另一些单位来说,却是失去了庇护,如履薄冰。转企改制到底意着什么,转制以后路又在何方呢?
  转换是最大难题
  一位出版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但是从文化占比来看,份额就非常小,特别是在文化输出方面就更加可怜了。真正的大国还是要靠自己的文化输出,并让自己的文化能够得到国际认可。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认识到文化是一个产业,并要做大文化产业。因此,我们国家未来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所以这次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国家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不仅是政策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给了很大的支持。
  从2010年开始,财政部就设立一个文化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去年数额达38个亿,而且每年都有。他告诉记者,就自己出版社而言,每年都可以为自己的项目申请到这部分基金。行业主管部门也有一些相关的支持,比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就有改革发展项目库,企业根据自己的项目申报入库,就可以得到资金支持。另外还有科技部专门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所提供的相关专项基金。从税收方面,单位转企改制后还可以免交五年企业所得税。
  转企改制是大势所趋,上述负责人认为,以前文化单位都是事业单位,现在作为市场经济里的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这是最大的一个变化。先前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老员工以什么身份退休?之前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具体就是老员工按事业单位编制退休,新人按企业退休。但是现在,出版社都转向社会养老,员工全部纳入社保。国家在这一块的扶持力度也非常大,有优惠政策,尽管先前作为事业单位没有交养老保险,但转企后视同于缴纳,这已经是很大的优惠政策了。现在看来,养老金的问题不存在了,因为按照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标准来看,反而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更高。
  因此现在最困难的问题是,在这种事业单位老体制下,如何能够让职工把思想观念转变过来。虽然现在已经转变成企业,但员工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
  确实如此,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长期处于事业体制下,员工的思想观念受禁锢,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表现为工作节奏不快和效率不高。部分员工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员工仍然把旧体制下的某些弊端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改制冲击到这些弊端时,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剖析了深层次的根源,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在事业单位工作就捧上了铁饭碗,只要不犯错误就是终身制。可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企业改制,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这样才能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困境中走向市场
  其实文化是经济领域的事,有产业的规则,也有市场的规则。事实上,要把文化做大,必须要靠市场机制、文化类的企业家、文化创业的专业人才。
  转企改制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这位负责人认为,实际上现在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好的项目和经营理念,还有科学的管理方式。改制后的传统出版业的整体运营方式和一个企业没有什么区别。现在那些做得出色而且经营比较好的出版社,其实背后都有文化公司在支持。离开了文化公司,仅仅是靠出版发行,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大。实际上,文化公司是最有实力的。对于出版社来讲,市场上有很多文化公司,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很强实力。他们在经营运作和人才方面都是传统企业值得学习的。当然,这里所指的文化公司主要指大型的民营文化公司,因为民营文化公司的创意能力很强,但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书号,因此就必须要和出版社合作。
  "从这点来讲,出版行业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这个和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有关系,我们现在还是把书号作为一个资源牢牢地把控着。"这位负责人说道。
  不过他认为,现阶段考虑的重点是要申请外来资金,如果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要把民间资本力量吸引过来。
  记者也从采访中了解到,大多出版业为了给企业注入活力,实施了资源整合、战略重组和产业创新。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邸明杰说,转企改制是基础性工作,有了这个平台,所有工作都能推开,集团公司实施了通过推进编印发各环节和人财物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对图书、报刊、印刷、物资、营销等业务板块实施了10项资源整合,组建了9家新型企业,并先后与故宫博物院、北青传媒等战略伙伴签订了总额120多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谋划实施了以15个重点项目为支撑、总投资近200亿元的出版产业创新工程,既有出版内容产业又有出版设施建设,既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又有数字出版等新型业态,推动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
  锁定资本市场
  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后,许多优质媒体都想到资本市场上试一试。从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而后上市融资,这样的改革路线也越来越得到认可。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翊也认同这种观点,她分析道,首先对于传媒业来讲,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媒体事业单位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更谈不上做大做强,所以迈出转企改制的第一步是十分必要。
  其次,国外成熟经验表明,传媒业是马太效应极为显著的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其他行业更高。在新闻业,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国家所垄断,其中又有70%为跨国大公司所垄断。在电影业,拥有全球电影市场60%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由时代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所创造。在音乐制作业,全球音乐制作被美国5家大型跨国文化公司所掌握;在音像业,索尼、华纳、贝特斯曼、宇宙、宝丽金和EMI这全球六大音像业巨头的联手操控,实际上已垄断了全球音像制品市场。所以说,传媒企业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得打造巨无霸型公司,取得显著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品牌效益。
  打造这样的大型企业,仅仅像我们过去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无偿划拨资产使转企改制"做大"是不行的。要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资本市场的资源,以股权融资为主要方式推动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人民网的成功上市就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两个第一: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第一家在国内A股整体上市的媒体企业。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文化传媒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还非常低。人民网的整体上市打开了文化传媒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资本市场运作空间,这不仅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表示。
  不过也有人认为,人民网的上市更多的是一项"政治任务",并非市场化行为,而人民网的收入也是依赖国家和股东的支持。对此,彭翊认为在产业管理方面,我们可以部分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从国家层面统筹,政府在公共服务平台、市场环境营造、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而对于产业内部本身不予干预。
网站目录投稿: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