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黑龙江省明确了本省的"独生子女护理假"天数。至此,全国至少已经有6省份正式出台了此类政策,有省份规定每年不少于15天。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多个省份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既体现了孝老爱亲的道德主张,也为社会更好地关爱老人提供了法律保障。 百善孝为先。尊敬老人、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加强孝老爱亲教育,培育孝老爱亲美德,是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培育社会孝老爱亲美德,要从孩子抓起,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孝老爱亲作为家庭美德,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更大。平时,父母要多给孩子讲述古今中外感人肺腑的孝老爱亲故事,灌输孝老爱亲的道德规范;抓住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时机,随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加强情感教育,引导孩子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 学校是孩子入学后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是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原则,把孝老爱亲的品德作为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加以培育,并和家长做好这方面的沟通,在孝心教育上相呼应。学校要通过政治课、语文课和历史课等人文课程中的有关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孝道教育;通过开设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少年儿童读经活动等,利用其中的篇章,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结合重要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开展感恩教育、亲情教育体验活动。 二是注重言教和身教相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道德品行教育要注重言传身教,表里不一、言行相悖无疑会起到反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也都会模仿效法。父母对自己老人的态度,不能说完全决定了自己孩子以后对自己的态度,但绝对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教育孩子孝老爱亲,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如夫妻双方的父母生病时,悉心照顾;父母来家时,热情款待;经常带孩子回家看望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饭聊天等。父母在这些生活琐事中所体现的态度,会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尊老敬老的种子。 三是注重知行相结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开展孝心培育,家长、老师不仅要把道理讲给孩子听,还要做给孩子看,更要引导孩子干,让孩子在生活中、在具体行动上切实履行相关责任要求,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如,家长可以在节假日里有计划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家务劳动,引导孩子适当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让他们从中体会生活的不易,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艰辛,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生病时要让孩子适当照顾自己;过生日时,放手让孩子帮助策划活动;带孩子外出乘坐公共汽车时,教育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等。要在生活中拓展"孝"的范畴,培养孩子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