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月令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天文历法著作。一卷。后收于《礼记》之中。在吕不韦集诸儒著作的《吕氏春秋》中,十二月纪每篇篇首都有《月令》。《礼记》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是秦汉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月令》依夏历将各月天象、物候、政令及相关事物列出,并将它们统统纳入五行体系之中。由此而知,《月令》成书于战国或秦汉时期。
  关于《月令》的来源,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如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认为:"殷人无文,及周始备,文义所说,博衍深远,宜周公所著;官号职司,与周官合。"而东汉经学家郑玄等又认为"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举例如周无太尉,九月为岁终合秦制,服饰车旗等均与周朝不同。他们认为是秦吕不韦所出。也有人认为它源自《淮南子·时则训》等等。
  《月令》记录的是十二个月各月政令之所行,其目的是不违时令,上合天运,下合农时,中合行政,使天地人得以统一。不违时令的基础是历法。当时已经由观象授时历过渡到编算历,但观象授时历仍然有强大的影响,所以历法又以各月天象为基础,于是天象成为各月条文中的首条。《月令》中的天象摘记如下: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
  仲秋之月,旦有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尾中,旦七星中。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
  月名之后,列当月太阳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接着列黄昏后中天的星是那一宿,最后列天将亮时中天的星是那一宿。以《月令》所记天象与《尧典》相比,可以看出天文学明显的进步。第一,由四仲发展到每季分出孟、仲、季三个月,每月都记有相应天象。第二,不但记黄昏后中天的星,还记下了天亮前中天的星,发展为昏旦中星。第三,比《尧典》多了日躔,即每月太阳所在的位置。第四,四仲的昏中星已发生变化。以上比较说明天象更为详备,《月令》所记天象为实际观测所得。
  《月令》的重要,在于它可以看作是一种十二气历。它的月名只与太阳位置相关而与月相无瓜葛,所以实质上是十二气纯阳历,是当时认识到农事安排仅与太阳位置相关的反映。虽然当时行用有阴阳历,但政令的安排仅按阳历执行。显然,非如此才能不错时令。很有可能在相当于十二气的基础上再细分而出现了二十四节气,也就是说《月令》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在中国历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月令》记述了各月物候,摘记如下: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玄鸟至。
  季春之月,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天子荐鲔于寝庙。
  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莱秀。
  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螂生,始鸣,反舌无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
  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
  萤。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仲秋之月,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日夜分,雷始收声。
  季秋之月,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子始裘。
  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虎始交。
  季冬之月,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
  物候的详细记载一方面说明历史上使用物候历的遗风,另一方面,是农、林、牧、渔、桑各业发展的反映。这些记载对于人们了解当时的气候、当时人们对动植物的认识都是十分珍贵的。尤其是将《月令》所记物候与《夏小正》所记物候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不同,这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是气候的变化还是使用历法发生了变化?确实引人注目。下面列出几项以供比较:
  《夏小正》 《月令》
  正月 桃始华 二月 桃始华
  鹰则为鸠 鹰化为鸠
  二月 祭鲔 三月 天子荐鲔于寝庙
  三月 瑴则鸣 四月 蝼蝈鸣
  四月 鸣札 五月 蝉始鸣
  五月 鸠为鹰 六月 鹰乃学习
  九月 王始裘 十月 天子始裘
  可见同样的物候,其间相差了一个月。
  关于天子的起居服饰则完全按五行学说,将时、方、帝、神、兽、星、音、日、色、臭、虫、数等相互对应,予以安排,其间对应关系如下: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时 春 夏  秋 冬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帝 太皞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
  五神 勾芒 祝融 后土 蓐收 玄冥
  五星 岁星 荧惑 填星 太白 辰星
  五兽 苍龙 朱鸟 黄龙 白虎 玄武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十日 甲乙 丙丁 戊已 庚辛 壬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臭 膻 焦 香 腥 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虫 鳞 羽 蠃 毛 介
  五数 八 七 五 九 六
  反映了当时五行相胜说风行,依此安排是求吉利无祸之意,以致成为规定的礼仪。
  在政令安排上,农耕为先,强调不可违时令,否则会受到"天之惩罚"。可见《月令》的总结,起到了稳定政令促进生产的作用,《月令》也成为了解古代政治、生产、科学、民俗、哲学思想等各方面情况的重要文献。
  单行本参见一九三六年上海世界书局根据清代武英殿本影印的《礼记》,一九八六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根据该版本重新影印出版了《礼记》单行本。《月令》是该书卷三中的第六篇。《礼记》的版本很多,如汉郑玄注清稽古楼刻本有十三册;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孔颖达疏的《礼记注疏》,清乾隆四年(1739年)刻本有二十四册;再早的如明代冯应京纂辑,戴任增释《月令广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梅墅石渠阁刻本也有二十四册。通常可参看《十三经注疏》中的《礼记·月令》篇。关于《月令》的书还可参看清吴廷祯等奉敕纂《月令辑要》,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武英殿刻本共三十册;清秦嘉谟编《月令粹编》,光绪九年(1883年)聚文书坊刻本有八册,其中有图说一卷。
网站目录投稿: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