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端午节俗外,嘉兴市政府还整合了当地的传统体育活动———掼牛。掼牛与浙江本地较为普及的斗牛风俗不同,是外来文化在当地生根的民俗活动。掼牛是回族一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源于穆斯林的"宰牲节"。嘉兴掼牛,始于元代回族聚居地浙江嘉兴,历史悠久,形式独特。据《嘉兴市志》记载,至今已流传四百多年。从活动规模和掼牛的传承性、技巧性、观赏性而论,嘉兴市南湖区的掼牛独具特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已成为嘉兴当地家喻户晓的传统体育活动。2009年"嘉兴掼牛"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掼牛"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代回族聚居地嘉兴,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掼牛始于元二十八年(1291)元朝大军抵达嘉兴并驻屯。军中众多回族武士和家眷开始在嘉兴定居,成为今天"嘉兴回族"的先辈。在嘉兴市南湖区一度被称为"回回街"的甪里街,建有嘉兴第一座清真寺。该寺在"太平天国"时遭火焚。从明代开始,部分回族人士迁居东门,并有信众捐资、当地官府资助建起了新的"清真寺"。清代时该寺重修。回历的十二月十日,是回族的传统佳节"宰牲节"或称为"忠孝节"。回族信奉真主安拉,每年都要在"宰牲节"这一天的日出后、日落前宰杀一定数量的牛、羊等,分送给周围的人,以表达对真主安拉的诚心信仰。凡宰杀的牛,必须是养到两年零一天的。宰杀的肉,自家可食用四分之一,其余的送给最穷的人。在"宰牲节"期间,信众将牛、羊等集中在一起,或者集中到清真寺。"宰牲"时,首先由阿訇手捧《古兰经》主持诵经,完毕后,由几名壮汉将牛摔倒,由阿訇持尖刀开宰并结束开宰仪式。由于阿訇是文弱书生,控制牛、骆驼等大型家畜的工作需要多名壮汉来完成。如是,"摔牛"就成了"宰牲节"礼仪中的一部分。只是当时的摔牛与现在的掼牛有很大不同,当时的摔牛只是"宰牲"程序的一小部分,还没有作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活动来开展,不过摔牛过程的精彩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每每摔牛时都有大量当地居民纷纷前来观看。随着历史的发展,嘉兴掼牛在掼牛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由于聚居嘉兴的回民大都喜好武术,会武功的回族青年通常两人或单人就能将牛"掼倒"并控制住。所以,后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子参与"掼牛",且大多都是单人与牛相搏,以显示其威猛,掼牛过程变得异常紧张精彩,也博得了更多人的青睐。"嘉兴掼牛"便从此产生,并使"嘉兴掼牛"成为嘉兴回民显示武功的热门表演项目,不再仅仅是"宰牲节"礼仪中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强健民族体魄,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 由于历史的原因,嘉兴掼牛的演变发展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不少波澜,在"文革"期间,还曾一度面临濒危。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也都不知去向,对于嘉兴掼牛的记载,现在只能散见于本地史料,和回族、汉族前辈们的口口相传与回忆中。据上海著名武术家、掼牛高手李尊思回忆,在20世纪30—50年代时,能掼牛的人不多,但掼牛曾被当作回民的特色项目被邀请演出,李尊思、李青山(嘉兴当地著名武术家)、韩忠明、韩忠祥(韩海华的父亲及叔叔)等掼牛高手被邀在武汉新世纪演艺广场、上海大世界、嘉兴"中山厅"进行过掼牛表演。随着老一辈掼牛高手年龄的增长,掼牛的表演也变得越来越少,处境堪忧。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开始复苏。正是在这祖国一片大好形势下,嘉兴于1980年成立了"嘉兴回族武术摔跤队",武术队中吸纳了全国许多武坛高手。嘉兴当地著名武术家李青山任嘉兴回族武术摔跤队总教练,韩海华任武术队队长。1982年9月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嘉兴回族武术摔跤队"代表浙江省被邀请参加,当时韩海华师徒二人思量许久在众多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不知如何抉择,最终他们经过精心创编,统一了掼牛过程,与回族重刀等项目一起参加了表演。1982年在内蒙古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韩海华表演了掼牛绝技,与牛相搏半个多小时后,韩海华用一记灵巧的扛摔把壮牛重重地摔倒在地,引起现场观众的震惊,并被出席民运会的国家领导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赞誉:"这个项目具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真不愧为‘中国式斗牛’。"随后,韩海华又带着他的"掼牛"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至此,韩海华被誉为"中国式斗牛第一人",嘉兴掼牛也迎来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国内多家媒体开始报道嘉兴掼牛,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据现任传承人韩海华讲述,他的父亲韩忠明(生于1929年)是20世纪40年代本地回族的摔跤、"掼牛"高手,韩忠明的师父狄燕仁(约生于1895年)是当时著名的武术家(摔牛高手)。韩海华的师父李青山、李尊思、叔叔韩忠祥于20世纪30—50年代在武汉、上海、嘉兴等地进行过摔牛表演。从2012年开始,端午期间在嘉兴凌公塘主题公园举行了"中国掼牛"争霸赛,扩大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借助传统节庆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的传承发展。2015年6月20—22日,嘉兴市南湖区、市体育局在端午期间,邀请国内掼牛高手来嘉兴参加掼牛比赛,展示了嘉兴掼牛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嘉兴端午习俗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是一个政府办节的成功案例。这在于嘉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相比较于其他地方的政府办节,嘉兴端午习俗是依托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端午节,嘉兴有伍子胥、水乡龙舟;相较于其他有地方文化资源的节日,嘉兴有节日产业,还有综合性的庙会。节日是人气集聚的时候,不仅当地龙舟竞赛已举办多年,还有掼牛这种体育竞技活动,对嘉兴市的旅游和知名度都有相当的提升。另外,嘉兴端午习俗有学者的参与,连续几年都召开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并组织一批民俗学者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最后还出版了《中国端午节》系列丛书。政府针对嘉兴端午习俗在办节的过程中,尊重了传统民俗节日的自身规律,突出了节日的民俗性,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响应和参与,这是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