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佛山有一所学校,学生竟然可以对自己不想做的作业说"不"! 据悉,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家长释压,一项名为"自主作业"的探索正在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实行。该校校长表示,所谓的"自主作业",就是学生拥有对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提出"做或不做"的权利。该探索推行一个多学期以来,有学生表示,自己日作业量减少了一个小时;而家长则表示,会尊重学校的做法。(10月27日大洋网) 如何"减负"?解铃还需系铃人。学校试行"自主作业",是教育供给侧自我纠偏的积极作为。在"减负"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下,我们应为这种勇于"解铃"的行为点赞。 近年来,各地不乏学生家长"倒苦水"的例子,他们无不因为孩子的家庭作业太多、太难、不切实际而心力交瘁。去年10月,成都一位邓先生自曝称,女儿上小学才4周,他就患上了QQ群恐惧症。每天下午4点开始,他就必须盯着手机,收集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稍有遗漏,女儿第二天就会挨批。知道作业还只是痛苦的开始,守着孩子做作业才让他崩溃:一个字一个字地帮孩子读题,之后还要检查,再计算孩子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最后还得签名。 无独有偶,西安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家长高先生也"吐槽",说他的女儿经常遭遇不会写作业的情况,他要与女儿一起绞尽脑汁。有时候作文难度明显超过孩子能力,看着孩子晚上十一点还在"死磕",家长不得不帮孩子一起完成,有时甚至不得不代笔。 很明显,这些问题的矛头直接指向学校教育的内部。可喜的是,一些中小学校已经意识到了供给侧问题,而且着手"自我解铃"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之前浙江某小学校发"告别家长检查作业公约",如今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推行"自主作业",无不给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对自主学习的有效发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是尊重了因人而异的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对于家庭作业,学生及家长有权决定做与不做。之前一刀切地布置作业的做法,没能考虑到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无形中给部分家庭物质上、精神上带来或大或小的压力。部分家长和学生因家庭作业过多、难做而怨声载道,而科任教师也可能会因为学生作业未能遂愿而误会家长的不配合,导致家校隔阂逐渐产生。 二是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灵活性。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爱好、个性以及水平能力等方面是有层次差别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要设置不同内容和难度要求的作业。一个模子的作业是不科学的,过低难度的作业可能会让优生做"无用功"、浪费时间,潜力得不到深层次挖掘;过高难度的作业,会让中低水平学生也浪费时间,让家长和学生为难,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丧失自信心。 实行"自主作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释这些矛盾,给家庭和学生在选择上以更大的灵活性,让每一个人既"吃饱"又"吃好"。正如该校一位同学说的那样,计算题是他的强项,但是应用题却是拦路虎。他选择"半自主"学习后,就可以专攻应用题,腾出更多时间来提升思维能力。 三是增强了因势利导的针对性。实行"自主作业"会不会将负担转移到教师身上?其实,哪些学生适合做什么题、哪些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科任教师基本上是心中有数的。"自主作业"只不过给教师一个提前告知而已,不会额外增加负担。"自主作业"无疑让拓展学习更有的放矢,让学习的主体和主导在每一个学生、每一名教师身上真实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