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具专业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需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实战性教学水平。而各个地区的模具企业特点又各不相同,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区域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寻求最适合的合作模式。本文以义乌市为例详细讲述了模具专业实战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实战型教学 地域特点 校企合作 一、实施背景 1.为更好的服务义乌的经济发展 由于义乌市经济以小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模具已成为义乌市玩具、工艺品、饰品、拉链、文具类等行业的机械装备支持行业,是生产企业的"金工车间",更是小商品制造的"工业之母"。随着市场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不断提高,势必推动义乌模具行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随着"设计数字化""制造数控化"的工程需求发展趋势,模具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如何使模具专业继续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也是学校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2.模具专业建设缺少现成的成功经验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和数控专业课程重叠,没有体现模具内涵;三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让学生在实际的模具制造环境中学习实用技术,感受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还需要一段适应新岗位的时间,不能立刻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所以,目前可以借鉴的模具专业建设经验较少,加上各地区模具产业发展情况不同,能适应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建设的经验就更少。 3.校企合作难度大 一个企业建立完整的模具生产体系需要投资至少千万以上,所以在义乌以及浙江地区大多采用了分工协作的模式,小企业居多,呈小规模发展态势。每个小企业以一个工种或环节来开展业务,模具岗位分散,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技能实习的管理难度较大,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不利于开展校企合作。 4.地区产业特征提供了开展企业化教学的空间 义乌是小商品的海洋,小商品主要以销往中东、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主,以中低端玩具、工艺品为主,价格便宜、质量要求不高,但为抢占先机,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求极快。这些特征比较符合笔者学校师生的基础情况,给企业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主要目标 根据企业模具生产制造流程设计规划企业化教学流程,在模具专业第三年实习期间开展企业化教学,建立与模具企业对应的技术部门,骨干教师作为部门负责人,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进入相应部门实习,通过构建企业化教学环境,打通模具生产制造各环节,以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使企业化教学融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真实产品加工为一体。力求探索出一条企业化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职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实施过程 1.教学机构 通过对模具企业调研分析,公司化的教学机构由模具教研组长担任部门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由相应特长老师负责,学生分组后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向进入相应部门。生产计划部、采购部、出货部学生以跟随负责老师观摩学习为主,设计部、制造部、检测部学生就是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工作,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考核评价。 2.优化资源配置,创设企业化教学环境 (1)"企业化"设置实训场所。学校将工作室和车间分别规划出了设计部、生产制造部、模具检测部、注塑成型部,并添置了慢走丝、手持激光扫描、三坐标测量、四轴加工中心等与企业完全接轨的先进装备。生产制造部门精心挑选了合作企业进入车间,将学校车间、企业不同的部门整合在一起,既可分开教学,又可完成整个产品的生产,还可开展完整的生产教学。 (2)"员工化"的学生身份。模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它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细节决定成败,许多时候只有0分和100分的区别。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必须给他一个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根据企业的设置要求,我们把每一个模块区分成不同的工作岗位,并配有标识和简要说明,每一个岗位上都有作业指导书。明确规定工具的使用和放置,落实到各个细节物料损耗结算订单定时,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定员。产品的进出都有学校和企业人员确认签字。争取做到有物可寻,有账可查。 (3)"师傅化"的教师身份。在企业化教学过程中,实施导师制,教师不仅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在暑假期间到企业学习实践,真正体验一线的生产状况。企业化教学正式实施后,我们聘请企业里的技师、高级技师扩充教师队伍。校企双方人才交流的过程,也是双方文化与价值观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给教师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自身活力。 3.切割岗位实训过程,优化企业化教学的课程结构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明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及模具安装调试等工作岗位。确定以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检测四大模块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项目为载体,构建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4.教学实施过程 (1)根据条件选择项目。自从学校开展企业化教学实践以来,笔者学校老师走访大量企业,发现模具的利润已经不高,非常容易获得订单,加上合作企业在学校也有大量订单要生产制造,根据师生能力情况、时间要求等因素进行项目的选择,以容易完成的项目为主开始,逐步加大项目难度。 (2)学生基础强化。学生虽然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模具专业的基本知识,但离企业项目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每个部门的负责老师以及企业技师前期将对学生进行基础再强化,学生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跟随项目进程,加强对设计、制造等环节能力的提升。 (3)部门分工、专精结合。 ①接洽、报价、订单环节。在模具生产流程中,这一环节是客户与供应商之间进行的关于产品设计和模具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探讨,主要是为了让供应商清楚地领会产品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及精度要求,同时也让产品设计者更好地明白模具生产能力、产品工艺性能,从而做出更合理的设计。在此阶段部门经理(教研组长和校企合作负责)带领学生参与,针对提供的零件图和样品组织学生讨论,这一阶段重点让学生了解到客户是在用最合理的成本完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这是至关重要的,报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模具的价格、模具的寿命、模具的交货期以及成型产品的要求等。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企业所要求的成本意识,并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②生产计划安排环节。在生产计划安排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老师完成生产计划和排工安排表的制作。着重培养学生的企业效率观念,让学生不断地向企业的要求靠拢。接受订单以后,让学生负责按照实施计划的设计、材料准备以及加工等各个周期性阶段的考虑,学会对实际可行性时间周期进行考量,提供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排工安排表,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具制造的要求、过程以及特点等加工手段等内容的学习。此外还会安排学生到实训车间现场参观学习和进行现场讨论,提高现场的操作学习能力。 ③模具设计部。正式进入设计阶段,学生首先要对所设计模具的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在模具设计之前各产品的正确性,然后在规定时间里依次完成确定模具结构,模具设计有关计算,通过三维软件完成模具设计,绘制模具总装图,绘制模具零件图,对设计的模具进行检测、修改、审核等步骤。如完全通过方可打印并投入生产。这个环节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并让其明白模具设计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④模具制造部。因为考虑到模具制造的交付周期要求越来越短,只有交付时间短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订单,我们精心挑选了合作企业,既能满足学校对模具人才培养的要求,又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笔者学校有3名老师也加入到模具制造部,带领学生完成加工、装配、试模、注塑产品的生产教学,一开始是让学生根据图样加工、装配、试模、注塑产品,通过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更让学生反思了模具设计上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重温和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 ⑤模具检测部。大型的模具企业有专门的模具检测车间,一般还和逆向数据采集工作放到一起。规模较小的模具企业则通过外协解决,所以模具检测的人才需求也非常大,制造部门(校企合作)装配调试之前需要拿到检测部进行测量,通过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等量具来完成,输出检测报告反馈到制造部门和部门经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通过这一过程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以及测量技能;逆向数据采集也是检测部门的工作之一,有一些客户是直接拿来样品要求从产品设计到模具设计,再到模具制造以及注塑产品的,样品的三维扫描可以更快地获取点云数据,然后交给模具设计部完成逆向三维建模工作。 就企业化教学实施过程而言,学校做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把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让"工"成为"学"的延续和深化,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做到了学生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的一体,突显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5.条件保障 (1)制度保障。对老师制订了《企业化教学导师工作职责》,明确了每天、每周、每月的基本工作要求;与企业制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责、权、利;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从制度上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师资保障。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能力培训、技术培训、下厂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场所保障。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场所进行改造,并完善了模具生产制造环节所需的设施设备。做到了教室、实训室和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实现技能训练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6.建设成果 (1)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接轨。实施企业化教学,学生作为准员工能够实际参与模具设计、制造、检测等过程,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强化了理论运用,真正能设计或制造出模具并应用生产一线。改变了中职学校很少有学生能做出模具的局面,学生积累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保证了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培养了一批受企业欢迎的准员工,取得了中职学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新突破。 (2)工学结合教材开发。市面上有很多模具方面的教材,但是也都是着眼于本校的实训条件,所以这类教材缺乏通用性。在建设示范校过程中模具专业开发和建设了既具有中职特色又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实训教材《模具制造实训》《模具CAD/CAM》,以及具备较高质量的出版教材《模具加工技术》《模具检测技术》,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3)企业受益。义乌易开盖、义乌模协有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化教学"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正确的定位。企业师傅、导师的指导和教育,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7.体会反思 (1)因地制宜是前提。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特征不同,如何结合当地的产业企业情况找到适合自身学校的模式是实施企业化教学成功的前提。因为模具的专业涉及到的产品线很长很广,很丰富,所以要针对学生就业的模具企业人才的具体需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模具专业的教学中,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目标,由此来设计制订企业化教学实施方案。 (2)条件保障是关键。要真正开展好企业化教学,场地设计规划需体现企业化的理念。学校要在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给予创造条件,一是投入所需的资金,二是师资团队的培养及引进。 (3)师资团队建设是突破口。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学校已经逐步建立了一支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技术团队。通过整合校企合作资源,负责各部门的导师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的模具设计、制造等企业项目。老师变成"导师"后带领完成一批批的产品项目,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双重角色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