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宁波慈溪徐福历史记载


  1、徐福为秦始皇寻求长生老之药,出海东渡,最早见诸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大史学家,出生于公元前145年,距徐福东渡只相差65年,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于公元前140年出任西汉太师令,对徐福东渡之事有所了解,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三处提到徐福东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也记述了此事,《史记·封禅书》综合三处记载。
  2、《史记·秦始皇本记》,司马迁出生于西汉时代,其《史记》撰写成书的时间,正好是 "独尊儒术"的汉武时代,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到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正式诞生。《史记》是我国由官方编纂的"正史" 二十四史之前部,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权威,作《史记》惜字如金。
  3、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有一位"直入西省"(中书省),"知撰谱事"的谱官王僧儒(公元465—522年)在其所撰的官谱《百家谱》(三十卷亦作八二卷)中,就明确地记述了:"议(徐福),字彦福,亦名市,秦始皇使往蓬莱,居东海,今日本国"的记载。同时代的《鉴汀谱》亦云:"秦始皇时,议领童男童女三千,往蓬莱山采药,因阻风不远,居东海,号徐福国(今日本国)。这是目前查阅到有关徐福最具体,最明确的谱牒资料,距今已有1500多年。
  除《史记》外,西晋吴郡学者陆云的《答车茂安书》(载《陆土龙集》)中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陆云在这封写给他即将任贸县(贸县,秦置,属会稽郡,后并句章,辖今宁波、鄞县、镇海、慈溪等地)县令外甥的信中云:"昔秦始皇,至尊至贵,前临终南,退阿房离宫别馆,随意所居,沈纶泾滑,饮马昆仑,四方奇丽,天下珍玩,无所不有,犹以不如果令也,东观沧海遂御六军南巡狩,登会岳,刻文石,身在贸县三十余日"。信强调贸并非穷乡僻壤,而是一个富庶之乡,勉慰其娣不要因儿子赴边海之地耽心。通过这一信息,即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曾到贸县活动过的历史事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也记述了此事,同书《封禅书》中虽没有提到徐福的名字,但讲到秦始皇希望得到海中三神山之奇药,并说:"方士言之,不可胜数",这些方士,应该包括徐福在内,司马迁治史严谨,他所生活的年代距徐福下海只不过一百年左右,《史记》中几次提及此事,说有此事绝非虚传,与司马迁同时代的东方朔在《海内十洲记》中也记述了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童女入海寻"不死之药"的事,更证实了徐福入海是历史的事实。
  4、宋宝庆《四明志》载句:"在蓬山又名达蓬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上有岩高五、六丈,左右二崖对崎,如斗鸡石。
  6、浙江宁波周围地区,关于徐福的传说遗迹有三处:舟山、象山、慈溪
  〈1〉〈四明志〉载,元朝大德〈昌国州志〉说:东霍山"在海东北,环东洋"。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碗如一样,修竹森立,风枝扫拂,常无纤尘。元朝学者吴莱的《甬东山水古迹记》也说:东霍山,"山多大树,徐市盖驻舟于此"。东霍山在钱塘口,现属岱山县的渔山乡,岱山又古称"蓬莱仙岛",宋乾道《四明图经》载:"蓬莱山在(昌国县)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老相传,秦始皇遗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药,完至此"。
  〈2〉今象山县丹城镇西北蓬莱山麓,象山中学西侧墙外,有一口丹山井,相传凿于秦代,清道光《象山县志》卷一说:"元人王传宗《井亭记》云:象邑蓬莱之路,奚始乎祖龙氏命徐福涉蓬莱山掇长生不死之药,憩兹筑帝,凿井以观焉"。同书卷十说:丹井旁有蓬莱观,梁已有之,隋大业元年废,唐天宝13年复建,宋代象山县令林旦,有《蓬莱泉》诗曰:"采药瀛洲去,舟舟竟不还,黄金成海外,故井独人间"。
  〈3〉今慈溪县城东 30公里,有一座大蓬山,山上有秦渡庵画像石刻,至今犹在,据延祐《四明志》宝庆《慈溪县志》记载:"大蓬山又名达蓬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上有岩高五、六丈,左右二崖对峙,如斗鸡石,秦始皇东游,欲自此入蓬莱仙界,故名"。另据天启《慈溪县志》记载:"秦始皇登此山,谓可以达蓬而东眺沧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海,泛烟涛,求仙采药而不返者也"。
  7、夏候曾《先地志》和延祐《四明志》均载:"秦始皇游海之此,马毙埋之,因以为名"。
  8、《越绝书》说古越人是:"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辑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9、《嘉庆志》:"秦始皇登此岛求仙,勒石而过,石至今存"。
  13、《三齐记》载:"徐山,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三千人,于此集合而去,故名徐山。"
  14、相传秦始皇曾"登太雷,望东海"。(《浙江通志稿·地埋》)明《嘉靖·宁波府志》云:"秦始皇东行郡县,……遣徐市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而象山之西,名小蓬山者,市遂居焉。始后皇闻之,驯至贸三十余日"。"今大雷有始皇庙"。
  15、小休洞:天启《慈溪县志》:"在县东北三十里达蓬山上,岑穴窈窕,秦始皇东游欲自此航海送蓬莱"。
  2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浮江下,……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及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还过吴,从江乖渡,并海上,北至琅邪……"。
  22、晋朝陆云的《答车茂安书》说:"始皇南巡,登稽岳,刻文于石,身在贸县三十余日。"
  31、《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木板船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距今已有3000多年,中国船舵的发明比国外早 1200多年。战国时,越吴及齐楚诸国已用兵船作战,越地有轻舟、偏舟、楼船等。同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囚夫差于甬东(今舟山),"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越国由会稽迁都琅邪,率"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浮海北上。"足证秦以前浙江杭州湾至山东半岛间海运已通,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派徐福等方士入海,四处觅神山,包括岱山,舟山各岛已是可去之处,必然去过。
  34、《汉书·郊祀志》云:"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 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
  36、《宁波府志》载:"秦始皇东行郡县,登会稽山,刻石纪功,徐市(福)等上书,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仙人所居,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而象之西山,名小蓬莱者,徐(市)福遂居焉。始皇闻之,驯至贸三十日,发舟至悬海彝(夷) 二洲及。"《鄞县志》、《慈溪县志》也有类似记载。至于秦始皇贸三十余日的说法,是根据晋人陆云的记载而来的。《陆云龙集》记载:"始皇南巡,登稽岳,刻文于石,身在贸县三十日。" ——徐福研究第215页
  37、天启版《慈溪县志》记:城东三十里之大蓬山,"秦始皇登此山,谓可以达蓬而东眺沧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蒙,泛烟涛,求仙采药而不返者也。"还记载徐福曾在千人坛求仙。"千人坛在县西南十五里,高数仞,登山望秩,以求神仙。"
  39、宋宝庆《四明志》元延祐《四明志》中载:"大蓬山又名达蓬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上有岩高五、六丈,在右二崖对峙如斗鸡石,秦始皇东游,欲自此入蓬莱仙界,故名。"
  40、《明州香山寺志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此山东临海,故多海市,相传秦始皇驻跸于此,以其可达蓬莱,故又名达蓬山。"
  41、明天启《慈溪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始皇登此山,谓可以达蓬而东眺沧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蒙泛烟涛,求仙采药而不返者也。
  42、如蓬莱山房,建筑在达蓬山北麓,旧为黄文浩公族人炳文游息处,元戴良有《蓬莱山房记》内云:"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东海中,列仙居之,然人莫至之者,秦始皇令徐福采药其地。"
  44、秦始皇到贸县于什么呢?据《宁波府志》,《鄞县通志》,《慈溪县志》等方志上说:"秦始皇东行郡县,登会稽山刻石纪功。徐市(即徐福)上书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仙人所居,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始皇至贸三十日。"
  45、《史记·项羽本纪》中所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供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应是确切无误的。
  46、据宝庆《四明志》载:"千人坛在县西南十五里,高数仞,登山望秩,以求神仙,至此见群峰连延,东入于海,乃命方士徐福立坛祈祷,因以为名。"
  47、宁波清朝诗人赵之璧在嘲笑秦始皇做了这件蠢事时所写的一首诗:
  痴赢跨海驾鼋鼍,穷陟名山玉辇过,
  欲放蓬瀛万里眼,须知时序百年多。
  可怜童孺归 谷,枉教吞丹毙赤波,
  仙药沙邱曾到否,鲍鱼陪乘竟如何!
  48、南宋宝庆《四明志》如是说:"香山,旧名大蓬山,又名达蓬山,……秦始皇至此,欲自此入蓬莱,故号达蓬。"嘉靖《宁波府志》则增注说:"因始皇东游驻此,设大蓬帐,故俗呼大蓬山。"至于秦始皇到达蓬山后,有否派徐福于此泛海去蓬莱求仙,宝庆《四明志》"千人坛"条中有潜台词:"千人坛,……高数仞,其上可容千人,耆老相传云:"昔秦始皇东游会稽,登山望秩,以求神仙,至此,见群峰连延东入于海,乃命方士徐福立坛祈福,因以为名。"
  49、《达蓬纪游》诗驳道:"伛偻入古洞,天光忽开霁。危石削双门,趾痕粲五指, 然太古中,岂是开元始?"
  50、范莲洲夫子则认为并非佛迹,而是秦始皇的足痕;"印伟佛迹洞天开,岂是瞿昙白足来?
网站目录投稿: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