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看上个世纪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做一个对比,简直就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感叹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简直太过惊人。今天就让大家看看20世纪初的上海会是个什么样子。当时国内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高楼大厦,都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还有外国人到了中国租界内搭建的一些房子。和现在做些对比还是能感叹当时的中国竟然遭受了这么多的磨难,还能重新站起来。 上海开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黄浦江的四条土路之一。19世纪50年代初,外滩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筑成泥砂石子马路,早期称劳勃三渥克路,因附近设有基督教伦敦会传教机构,故称布道路,又称教会路。1865年以福建省城市名命名为福州路,俗称四马路。 山东路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山东中路在1865年-1945年之间的名称。南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接法租界的麦底安路(今山东南路),北至南京路。全长693米。清末到民国年间,因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等十余家报馆设在这条马路上,该路俗称为报馆街。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它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1945年,国民政府从列强手上回收所有租界后将南京路改名南京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 广义的南京路包括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中的两个: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包括南京路步行街)主要是平价商业区和旅游区;而南京西路(包括静安寺地区)则是中国商铺租金最高也是全上海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和高端个性消费为主。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街道, 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 北苏州路是中国上海市跨虹口区、闸北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大名路,西至西藏北路。北苏州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分段修筑于1887年到1905年,因在苏州河北岸而得名。北苏州路与多条南北向道路交汇。北苏州路历来是苏州河航运要地,沿路多仓库。 十六铺码头,是上海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的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据上海市档案馆编著的《上海名街》记录: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上海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 新北门。上海为了抵御倭寇的抢掠,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了城墙,当时开了六座城门;大东门、大南门、老西门、老北门、小东门、小南门。1866年增辟了新北门,1909—1910年先后又增开了小西门、小北门、新东门,至此上海城墙共有十座城门。 九江路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即当年上海公共租界中区的一条街道,俗称二马路。九江路东起外滩,西至南京西路黄河路口。长1553米。当时的九江路东段是租界时代外资银行和洋行集中地,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