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扯了。跟我谈什么梦想。"在哭笑不得中,笔者满村追着这些朴实的农民们。 最终抓到的采访对象颇有点意思,是新近上任的村支书。老实,木讷,却被村里人评为"见过世面"的杜秉辉。村里大排行第三,也有叫他杜三的,他也并不介意。 这里是隐藏在东北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说是个小村子,从这头走到那头也要半个小时,实际也并不小。村里三百多户,千八百人,祖辈靠地吃饭,靠地穿衣。农民是人民之本,所以历次改朝换代都没人理会这些老实得有点过了分的农民们。据说村里的族谱一直能传承到明清之前,村里的人又巧,五行八作都有,甚至还有失传许久的铁匠行,东北的黑土地也给面子,年年丰收,村里人也落个清静。 问这么一个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我国最原始,最朴实的一群人关于梦想的话题,笔者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以开口。但杜秉辉告诉我们,他们确实有梦想——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 破碎的补贴 当年免除农业"三提五统",对于所有农民来说,都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对于一个普通村民来说,虽然欢喜,但"倒是也没给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杜书记说,只是让生活从无法糊口变得能够糊口了而已。 "而当时傻子都能看出来农民究竟穷苦到了一个什么地步,所以这些年以来,几乎每隔几年都有新的对农补贴政策。每年都有。"杜书记表示,虽然有了这些补贴,对于农民来说每次都是一个惊喜,但这些惊喜落地之时,让农民们多少都有点哭笑不得。 "为什么说哭笑不得呢。因为这些钱大多都是几十,上百的都少,而且一年一次,有的年份总共都到不了一千块钱。"杜书记说,当年还没有农业补贴专款专户的时候,这些钱让乡财政所的人苦不堪言。"就那么点钱,送过来我们还得管饭,这一顿饭有时候比那些钱都贵。" 他说,没有专户的时候,甚至有农民疑惑是不是村里贪污了他们的钱。后来有了农业专户,财政所大撒手,财政直拨,我们不管了。这时候农民才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说句实话,现在这种撒盐的拨款形式,无法解决我们农民的困难。耕地越来越少,我知道我们的耕地有红线,但我们看不到,一亩一亩的地就这么被征收盖了房子,补贴也没了,让农民怎么活呢?" 落叶归根 "我们生于此,长于此,最终将长眠于此。"这是世代农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事实也是如此。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总有一大批人会耕作在他们世代生息的土地上。杜秉辉说,他们的土地,在逐渐后退,但他们依然选择坚守。 "说一句到家的话,这个村子的土地,最终将化为乌有。"他说,由于当地风景秀丽,正有更多的耕地被开发为旅游区和各种各样的禁止耕作区。给予地方农民一些强制性的补偿以后,地方政府就再也不管这些农民的未来。"为什么有农民工,说实话,谁也不愿意进城打工。现在的土地收入虽然不能让人大富大贵,但用心耕作,养活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土地现在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不得已才变成了农民工。所以这其实不算是个梦想,只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给我们对于未来的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作,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保障,不然难以为继;如果推荐我们去打工,我们也愿意成为城里的技术工人,那么,请政府为我们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 他说,他知道城里有这样的技术培训。"我也知道是财政掏的钱,但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考证极难,希望领导也体谅我们的难处。" 最后他再三强调:"这真的不是一个梦想,这只是一种对于未来的迷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