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质、玉材辨伪 其实,玉的质地与真伪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良渚文化玉器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山海记》记载玉的产地有二百多处。只能说明的是:商周至秦汉,重要礼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绝 对,也常伴有其它不明产地的玉类出土。特别是近年,高仿良渚文化玉器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伪依据。 2,氧化鉴定 1.工具、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 2.适用范围: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出土良渚文化玉器。 3.局限性:近代传世品,未受氧化良渚文化玉器。 3,良渚文化玉器在墓葬或墓室这种复杂环境里,经过几百上千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的变化,环境中的物质会对良渚文化玉器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再加上良渚文化玉器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自身也会发生内、外应力的反应,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表象上的变化,比如包浆的浓厚,沁色的丰富,钙化的形成,土蚀土咬现象,灰皮的产生,形变的现象等,都是良渚文化玉器入土后形成的特征。纵使全国和地墓葬环境不尽相同,也就是行家常说的坑口不同,但环境对良渚文化玉器造成的影响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4,如果良渚文化玉器受土壤中的矿物颜色影响而形成的沁色,盘玩或泡到温水时,会出现掉色现象。这是因为土壤中富含铁离子显色成分所致,比如山东南部的红土中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由于土壤成分富含铁质的影响,多出现红沁。 5,良渚文化玉器雕刻是通过坨具慢速打磨,过程中不断往雕刻处注入解玉砂,通过解玉砂的硬度可以提高雕刻效率。注意看上图箭头处,阴刻线底部有明显的砂磨痕。 6,色质是玉的自然属性。一块良渚文化玉器,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抚摸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的印记,从而为鉴别良渚文化玉器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这里所谓的"色质",色即沁色,质指玉质,而沁色通常会成为一块良渚文化玉器的重要鉴定标准。 7,良渚文化玉器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声的玉雕。不是你、我、他想像出来的或理论出来的。现代玉雕和仿良渚文化玉器雕就不具备这个特征。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仿品多,长眼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