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②,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③?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④?"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⑤。"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⑥。" 【注释】 ①晋侯:指晋文公。介之推: 重耳逃亡时的从臣。又称介推,之是语助词。②惠、怀: 指晋惠公与晋怀公。③二三子: 相当于现在说的 "那几位"。这里指跟随晋文公逃亡的大臣。诬: 欺骗。④怼 (dui): 怨恨。⑤显: 显达。⑥绵上: 介子推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志: 记。旌: 表彰。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一起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应得的俸禄,俸禄也没有给他。介之推说: "献公的儿子九个,只有君侯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的人都丢弃他。上天不绝灭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侯又是谁呢? 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但是他们几位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 偷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作盗贼,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 下面的人把罪过当作正义,上面的人对他们的奸邪行为加以赏赐; 上下互相欺蒙,这就难与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 "何不也去求赏? 因为这样而死,又能怨谁?" 介之推回答说: "明知是错的而又仿效他们,罪过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就不应该再吃他赏赐的俸禄。"他的母亲说: "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 介之推回答说: "说话,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文饰? 这是去求显达了。"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吗? 我与你一起隐居吧。" 于是就隐居到死。 晋文公到处找寻他都没有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田,说: "用这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扬好人。" 【鉴赏】 晋文公为公子时,曾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晋惠公死后,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取得君位。在晋文公逃难过程中,介之推曾割股给他充饥,并追随他多年。但当随文公出亡的群臣事后都争名求禄之时,惟独介之推不居功邀赏,与母亲一起隐居于绵山,超脱于纷争之外。本篇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这在当时是高出一般人之上的。但文中也反映了介之推对所谓天命的迷信,他将晋文公终能回国即位完全看作上天的安排,而忽视人的主观努力。文中还用不多的笔墨刻画了介之推母亲这位大志大贤的非凡女性。她的三番设问,并不是指使儿子去追求名利,而意在考验儿子的意志是否坚决,新奇的笔法,值得玩味。 字数:1233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24-2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