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中会遭遇各种磕磕碰碰,各种负面情绪总会干扰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人被负面情绪暂时统治也是在所难免的,战胜负面情绪的一个药方就是"激励",通过激励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秀"、自己的"前途",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激励自己,肯定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正能量",并在自己身上找到喜欢的东西,为自己的正能量加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自我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自我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经过自我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和作用相当于被激励前的3~4倍。可以说,激励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激励自己,经常为自己鼓掌喝彩。 才女张曼菱作为知青,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她非常感激父亲,因为父亲不仅亲自带她研究学问,还培养了她坚毅的品格。父亲在张曼菱还小的时候就告诉她,人的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当身处逆境时,一定不要慌张、不要害怕,要想办法激励自己,认定自己是最棒的。有了这个信心,很多人生的不幸与磨难就都能扛过去了。 父亲的话,张曼菱深深地记在了心里。经过不懈的努力,张曼菱成为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人。父亲的预言在张曼菱的生活中得以体现,张曼菱一直生活在苦难中,在云南插队五年,她过着很苦的生活;但她却能以苦为乐,自己与云南的交集、自己在云南的故事,竟然成为她的素材,也就从那时候开始,张曼菱走上了专业作家的道路。云南是张曼菱不可碰触的伤口,但同时也是激励她不断前进的动力。那些疼痛的知青命运话题成为她人生之中厚重的底蕴,成为她回忆之中动人的华彩。 张曼菱的一生遭遇过许多苦痛,但在这些苦痛之中,她活得非常漂亮,活得非常自由、洒脱。生活于她是一场飓风,但她却逆风而行,激励自己,挑战自我。就像她在北大求学时,可以因为一个新的思想带领着同学们向社会发声,她梳着短发,戴着皮帽子,然后跳到草地上去想象实现理想时的幸福。 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张曼菱也一直非常清贫,靠着家里的接济过日子,每当丈夫朱锡侯翻译了一点稿子,挣了一点稿费,对张曼菱来说就是最大的欢欣。她不怕贫穷,她害怕的是灵魂的荒芜。 她是研究"西南联大"的专家,也是热情开明的北大人。她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过,进入北大时的分数并不是那么有意义的,而是通过了考试机器而已。她希望北大学子能像西南联大的学生一样面临着穿越战火的洗礼而毫不退却,反而激励自己为国家而读书、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张曼菱鼓励年轻的学弟、学妹明确自己的方向,方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迷茫,都能把握前进的方向。人生的路很长,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人生侧重点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走了弯路。 人生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过程,激励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归宿。在张曼菱心里,自我激励才是成功的法宝,而她把这个法宝告诉了学弟和学妹。她提起了很多人,比如杨振宁,比如李政道,比如西南联大的许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 是的,做到自我激励其实非常简单,你只看你所有的,不看你没有的。其实人的优势首先在于心理,在于他是否因为激励自己而风帆满满、而斗志昂扬。 (1)激励自己,其实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 能够激励自己的人是自信的人,因为激励自己的人总把自己当成最大的敌人,只要能战胜自己,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激励自己的人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这种欣赏是公平公正的,不是盲目地崇拜,也不是无理无惧地羡慕。于是,激励自己的人很容易使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只要我们拥有了坚定的信念,不断激励自己,我们才会让自己远离萎缩,远离恐惧和软弱,让所有的负面情绪无所遁形,从而经过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激励自己也是提高情商的一个手段、一个表现,因为情商高的人不会在苦难面前折戟沉沙,他们总会斗志昂扬、越挫越勇,从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也始终不会放弃激励自己。 (2)激励自己首先要正视自己 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无法正视自己,那么何来激励自己?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何来自强、自信、自爱、自省呢?不管出身如何,不管自己曾经遭遇过什么样的命运波折,真正地正视自己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总是沉湎于自己的"窝囊"与"平凡",总是有意无意地证实自己是个"笨蛋",那么你总会找到理由证明自己一无是处,结果就导致你形成一种错觉:我不平凡谁平凡?我不渺小谁渺小?这样的思想作怪时,你就迷蒙了自己的双眼,再也无法看到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地方了。是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比别人优越的闪光点,所以大可不必自贬身价。只有不断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才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挖掘出自己的优势。激励自己便是发现自己、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然后让自身的能力得以升华。如果能做到正视自己、激励自己,那么,就会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取得生活和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