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高语文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按照语文教学大纲设计,依据学生已有的语文经验让学生模拟社会情景,运用有关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学习,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将语文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生活实践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职高语文教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杜威在《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这篇文章中阐释了自己的"活动课程"理论,具体内容是"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方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美国教育家帕克在教学改革中,反对让学生静听和死记硬背。在语文教学中,他主张让学生去阅读当地的杂志;也鼓励儿童积极地去参加班级和小组的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求知学习。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活动目的和任务、活动流程两个部分组成。实践活动以"生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主张课程以活动为基础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代的教育理论也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也应凸显现代教育理论的特质,结合专业特点和现实实际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践行"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二、职高语文教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實基础
  1.学生学习现状表明语文教学必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职业高中的学生文化底子薄弱,基础差,对学习的兴趣也不浓厚。由于初中的学习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如果进了职业高中后,仍然采取这种授课方式,必然会招致学生的反感。所以,适当地调整教学方式,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了职业高中以后,有很多学生存在着一种重"专"轻"文"的思想,他们认为只要将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科学与短视的想法。学生如果想更好地掌握一门专业课,必须具备掌握阅读本课程教材的能力,可以实现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共赢"。
  2.教师的教学现状要求语文教学及时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历来的职业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单方面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进行深度的理解与体验,缺乏深切的感悟。
  正如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所说:"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刘国正先生也说:"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应尽可能地走出课堂,走进专业,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课程中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
  3.社会的发展现状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前,那些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人往往会无法应对,而那些"书呆子"也并不受社会的欢迎。反而是那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语文教学有必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职高语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研究
  1.以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教师课前布置预习的任务,设计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查方式先了解要学的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中查找资料。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例如,在学习林清玄的《好雪片片》时,课前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学生们自己查阅资料去完成:一是林清玄的生平;二是林清玄所处时代的特点;三是林清玄写作此文的出发点;四是林清玄的作品特征;五是"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典故的出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速,体会分析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感情。进而通过诵读,得出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采用诵读法多动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除了诵读外,在课堂的组织过程中,还采用了研讨法。比如说:"文章题目为‘好雪片片,文中哪个段落提到了雪?文章描绘的是雪景吗?""我与流浪老人之间的温情是通过哪几件事情表现出来的呢?"学生们根据文本,能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虽说有些不太全面,但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后,基本上也能达成共识,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课堂设计以讨论为载体,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开展探究,主动思索,增强学生通过文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谈人间的温暖,主要是练习表达;另一个问题是细致观察并感悟生活,写一篇哲理散文,主要是仿写与练笔。
  这样的课堂设计与组织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到创造成果的喜悦。
  2.通过角色扮演,自导自演课本剧,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激情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课文编写成剧本,分角色进行朗读,加深体会。甚至可以由学生来自导自演,让学生进入戏剧角色,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感受,从而增强自我认识,形成深切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雷雨》时,分角色朗读戏剧第二场鲁大海与周朴园相遇的一段。通过认真朗读,用心体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讨论"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是怎样的""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等问题,体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有时笔者还尝试让学生自主编演课本剧,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编剧和表演。演员的选择、角色的把握、舞台的布置等给了学生全方位的锻炼,也给了学生体验成功的经历。通过表演,学生搞清楚了周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很好地把握了周朴园矛盾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体验到了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
  把教材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表演场景,不但表演者有了内心的体验,观看者也会进行自我反思。甚至会纷纷提出意见,指出不足之处,然后分组讨论。
  3.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辩论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灵感的方法,也是学生之间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之一。
  比如,在教《我很重要》这篇文章时,笔者将辩论这一形式引入了课堂教学。首先,笔者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然后,给学生介绍了有关辩论的知识,并选出了正方和反方学生代表;然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结构与内容的组织。
  正方辩论题目:"我很重要",反方辩论题目"我不重要"。正方阐述观点理由的总体要领是从个体生命的诞生、亲情、爱情、友情和事业这几个层面满怀激情地剖析了个性意识复苏的流程和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反方则从另一个视角,站在个人与集体的角度看待了个人的存在价值,如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显得不重要;单薄的个体与强大的集体相比,显得不重要;奉献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显得不重要;与庞大的自然宇宙相比,我们显得微不足道。
  正反双方辩论之后,再进行点评,操作方法就是请三位学生对反方学生的观点及辩论方法进行点评,另请三位学生对正方同学的观点及辩论方法进行点评,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表达。
  该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动了起来,极大地提高了抬头率。因为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此节课的课堂组织形式较为新颖,即让学生唱主角,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此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争辩中明事理,出新意,可以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巩固深化了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专业课进行融合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巩固专业知识,突显中职语文的特色。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撰写导游词,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节《我爱我的家乡》语文活动课,整堂课都由学生来做主,两个主持人组织课堂,每组推出两位学生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味小吃、名人、特产等,中间穿插诗朗诵、小组唱、小品等节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学生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5.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例如引导学生走进大洋小区,调查居民的居住条件,写出关于居民生活小区的调查报告,提出完善居民生活小区的建议,提出关于未来小区建设的构想或模型。我们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选取相关问题,成立课题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丰富语文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如针对临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现实,笔者指导学生设计了《临海名人故居保护现状调查》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利用"双休日"围绕临海市区有哪些历史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如何、故居保护的意义和今后如何采取新的保护措施进行调查、采访,写出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并把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当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现实生活是活动课程依赖的基本条件。活动课程是将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只有在多样的活动中,在多样的社会交往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体验式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对开放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与"体验过程"对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阔视野与提高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同、理解知识,更易于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易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怀疑、大胆创造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更顺利地走入社会。
网站目录投稿: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