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透过这张晴雨表我们读到了什么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过去的2016年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有着怎样的表现?日前,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7上海企业100强榜"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这张榜单不仅仅是企业凭借营收多少的一次排名比拼,更是反映上海经济全貌的一张"晴雨表"。本次入围百强的企业2016年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企业经营规模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入围门槛也由去年的38.8亿元提高到45.5亿元。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熟悉上海百强榜的读者会发现,每年的百强榜都有一些亮点。去年的榜单中,类似房地产等这类曾支撑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企业,随着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调控,数量明显下降,今年这一良好势头仍在延续。
  那么,今年榜单的最大亮点在哪?答案是制造业。
  近年来,上海百强企业业绩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拉动营业收入、凈利润和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增长。而从今年榜单数据看,在去产能、去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振兴实体经济背景下,上海百强企业中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主要拉动力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服务业拉动力减弱,制造业拉动力有所增强。仅以经济效益指标看,制造业净利润增长率高达26.23%,利税总额增长率9.64%;但服务业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为-2.97%,利税总额增长率3.16%,均低于平均增长率数值。
  制造业之所以增长率较高,与这几年的市场调整、企业转型、产品升级分不开。
  继去年先后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两个重磅文件后,上海今年在提振实体经济上再放大招!5月31日,上海市政府对外发布《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从落实国家战略、体现示范引领,优化城市功能、突出上海特点,破解发展瓶颈、加强统筹协同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围绕提质增效、创新引领、环境营造、要素集聚、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50条具体举措。首次明确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
  "放大招"的意图就是要防止经济"脱实向虚"。盲目脱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乃至将实体经济"虚拟化""金融化",往往在吹大泡沫的同时反制实体经济的增长,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清醒地认识到:上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坚定地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两者互为支撑、不可分割。
  分析榜单,还有一个值得欣喜的发现:上海百强企业产出指标和资产指标较高增长的同时,从业人数指标的增长明显落后甚至是负增长。这说明,企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其中反映出上海百强正在逐步摆脱依靠资产规模高速增长推动企业净利润增长的传统模式,更加重视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营业绩的增长。
  据上海企业百强中68家企业提供的研发数据,共投入研发资金439亿元,同比增长9.89%。上述数据表明,随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资金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显示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战略的推动下,大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上海提出必须牢牢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安全等四条底线。企业唯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颠覆式创新的时代,任何一家企业都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
网站目录投稿: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