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处在发展关键期,其机遇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增長使其成为高等教育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中坚力量,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要解放思想、明确方向、找准问题、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1]作为一个类型的合理存在,关键是特色创新,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逻辑主线。只有走特色之路,才有可能成功。就当前而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 校企合作[2]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校企合作的要点: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校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以及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二是组织结构的设计,即校企之间联系纽带的建立和校内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构成,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等;三是校企资源的共享,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四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开放式运作,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使办学模式的改革落在实处。工学结合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3]。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顶岗实习要求真实的工作环境,不是模拟或虚设的工作场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还要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值得强调的是,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训练是顶岗实习的重要内容,热爱劳动是无论哪一代人都必须继承的美德。顶岗实习的困难之一是企业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岗位。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顶岗实习的困难之二是管理。首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分散使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学校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以及设计出一套精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用人单位合作,严格过程管理。其次是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安全等问题。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应在与用人单位感情联系的同时,熟悉已有政策法规,感情与法规双管齐下。 专业建设[4]中的工学结合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所谓"要素"是指与"学"和"工"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如双方的人员、场地、信息、标准等。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高学历、高职称的基础上增加现有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更可以担任校内实训基地或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技能指导。实训基地[5]建设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要义是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工学结合在一起,因此学生的受益面是关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是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市场化,附带的功能是带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改革。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为学生集中进行教学实习的基地,通常通过各种关系或者是科技服务等唤起企业的合作热情,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二是成为顶岗实习的基地,比如在学生第6学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学校利用与用人单位合作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机会,与他们建立联系并长期保持接触,最终成为安排个别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 课程建设目前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密不可分,应该两者兼顾、整体设计。要尤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质量管理目前的重点是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学生实践课时多,能否保证实践环节的质量,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开放,因此必须重视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与企业合作完善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流程、制定运作规范和操作细则。在文件上,不仅要有一整套制度文件,更要有齐备和精细的作业文件,使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在运作上,有资料积累、有数据分析、有改进措施、有结果反馈,做到有测量、有分析、有改进,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管理局面。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类型特色的创新,其基本运作框架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当然,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创新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通过学校的艰苦探索为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提供依据,从而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得到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淑贞."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0(07). [2]王端祥.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8). [3]王建华,吴映清,任心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02). [4]周巧婷.工学结合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8(28). [5]栾永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