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角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角龙科恐龙,属于新角龙类,诞生于1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只有2米,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脖子上长有一个扇形的褶状颈盾,并且在颧骨长有骨质突出,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沙漠中发现的。 原角龙的体型 原角龙属于角龙下目中的最原始的物种,所以它的体型并不大,体长最多不会超过3米,普遍只有1.5-2米左右,这样的体型相当于现在的山羊,如果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较,原角龙只能排到504位,类似于似鹈鹕龙、潘迪龙以及巴塔哥尼亚爪龙等的大小。 原角龙的外形特征 原角龙虽然不像其他衍化角龙那样长有尖锐的面部长刺,但是它的颅骨后端依然长有一块坚硬且硕大的扇形颈盾,使得它的脖子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不过它的颈盾非常独特的就是中间有一条突起将其一分为二。当然原角龙也同样拥有着角龙类典型的鹦鹉鸟喙状嘴巴,但特别的是它的两侧颧骨都延伸出了骨质突起。 原角龙的生活习性 原角龙面部的骨质突起被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用于求偶时争夺配偶的打斗,而它的颈盾除了能够保护自己不轻易的被掠食者啃咬脖子,还能再求偶的时候进行展示和炫耀,以此来吸引雌性原角龙。原角龙和其他角龙类恐龙一样,都是以低矮的植物为食,比如蕨类、苏铁以及松柏树等,它的鸟喙嘴能够轻松的将其切断。 原角龙的化石发现 原角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由美国纽约博物馆旗下的探险队在蒙古戈壁上发现的,那是1923年的夏天,这批化石埋藏于火焰崖的周围,其中还包含了不少原角龙的蛋化石,这也是有史以来挖掘的第一批恐龙蛋化石,而原角龙的名气也就被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