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到了今天,其实不论男女,都很害怕入錯行这个问题。 又是一年毕业季,高中生忙着填报志愿,左右为难,大学生则站在社会舞台旁踌躇不定。新人"菜鸟"初入职场之前,会在选择职业的问题上反复斟酌。但是,即便是已经入职多年的"老油条",也同样可能面临着转职、跳槽甚至被解雇等问题。职场问题,始终都是一道难题。 提到选择职业,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便是工资。毕竟,不管追逐梦想的心有多么强烈,解决温饱的面包还是需要考虑的。 不同的职业,工资差别有多大呢?小A和小B是高中的同班同学,高考成绩也相似,只是最后选择的专业不同,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小A进了机械厂,小B选择了券商投行。差距慢慢拉大,小A是一年不到10万的死工资,反观小B,不算奖金和福利,便有30万的基础工资,差距不可谓不大。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年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177544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则是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60722元,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差了好几倍。 抛去工资这一参考指标之外,另一个在找工作时为人所看重的衡量标准便是兴趣爱好了,换个文艺点儿的说法:听从自己的内心。可问题在于,你的内心对于职业规划的真正的声音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解决。首先,要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筛选出自己擅长做的内容。接着,再从中继续筛选出你认为能够给出较高条件的行业,并为之付出努力。转念想想,我们在淘宝上买个东西都会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选择职业这种事情又怎能草率对待呢? 除了新人在职业选择上表现的过于纠结之外,最近几年以来,中年人的职场焦虑也正在成为社会的常见现象。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家庭负担,工作技能更新赶不上时代发展变化,身体健康逐显疲惫等等,这些都在逐渐成为中年人的"日常负担"。特别是在35岁以后,中年人的"职场危机"愈发明显,每天在家庭与职场中来回奔波,内心更是容易充满着不确定感、焦虑感、不安感。对于他们来讲,一旦在职场上遭遇些许打击,或是生活的经济来源受到影响,产生消极情绪也是正常的现象。 其中,应对职场中年"职场危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学习,调整规划职业生涯,应对不同的处境,增强个人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无法取代。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职场裁员风险和各种职业危机时,拥有主动选择或"择良木而栖"的资本,而你的职业生涯也不会因为职业机会的改变而发生重大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