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家朋友告诉我们,最喜欢看《商界》上关于失败的故事。想想很有道理。 经济学第三大约束条件,人是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通俗点说,别人给你展示的往往是想展示给你的部分。越成功的人越是这样。从0到1,從1到N的过程中那些沟沟壑壑,诱惑、艰难和挫败,往往被他们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地略过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光鲜的结果。 还有一种更普遍的情况,很多人都是随着大势,也就是我们习惯说的"风口",才攀上了高峰。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确切知道当中究竟是哪一部分因素起了作用。 所以,有些企业家今天在这个地方学一下,明天到那个地方学一下,看上去学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花费了大量金钱,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又多打了几升鸡血。 相对来说,失败的教训更透明也更深刻,更容易让人警醒。做企业有时候很反人性。我们追求的是成功,但成功往往意味着保守的开始。我们开始希望维持现状。于是,成功开始孕育僵化,阻碍我们再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取得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他人的失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会主动失败。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写过一本书,叫《一胜九败》。书中说:没有死过、没有倒下过的企业家都注定是平庸的企业家,所有伟大的成功都是由若干个小失败组成的。 怎么败?不能乱败。精益创业里有一个概念,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指的是创业者用最少资源最快制作出,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再根据用户反馈来进行改进。通过"构建—测量—学习"这个良性循环,轻装上阵,快速迭代。 事实上,这不仅对创业者有效,对大公司更为重要。 微信的故事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腾讯当时有3个团队在做类似微信的App研发项目,马化腾自己带了一个团队,QQ也带了一个团队,张小龙的团队在边缘,并且项目上马的初衷只是腾讯的一个"补丁"。最后,张小龙改变了世界。 这就是一种侦察兵模式。当我们面临不可预知和不能确定,不要怕死,尽快去碰壁,尽快去失败,尽可能让失败的代价小一点,一旦发现错误绝不恋战,换个方向再来。据说7-11就有个口号—"朝令夕改",早上发出指令,上午执行,中午发现错了,到晚上全部整改。 这需要企业家有见识,有魄力,对"侦察兵"充分赋权,还要打造整个企业的容错机制。 鼓励创新,就要鼓励有价值的失败。仔细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为失败喝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