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归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①。于是荀首 佐中军矣②,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③,曰: "子其怨我乎?"对曰: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④。执事不以衅鼓⑤,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 "然则德我乎⑥?" 对曰: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⑦。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 "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 "虽然,必告不穀。"对曰: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⑧,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⑨。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⑩。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 "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 ①穀臣:楚庄王之子。连尹: 官名。知罃(ying): 晋大夫,荀首之子。晋楚邲之战被楚俘虏。②荀首: 晋卿,又称知庄子。姓荀名首,知为其封邑,庄子为其谥号。③王: 指楚共王。④俘馘 (guo): 俘虏。割取俘虏的左耳为馘,此"馘" 因 "俘" 连类而及,知罃并没有被馘。⑤衅鼓: 杀牲将血涂在鼓上,古代的一种祭礼。⑥德: 感激。⑦纾: 缓和,解除。惩: 抑止。宥: 赦免。累囚: 被拘禁的囚犯。⑧累臣: 被囚禁的臣子,知罃自称。⑨外臣: 卿大夫在别国国君面前的自称。首: 指荀首。⑩宗职: 家族世袭的官职。修封疆: 指保卫边疆。违: 躲避。 【译文】 晋人送还楚公子穀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国答应了。 楚共王送别知罃,说: "您大概怨恨我吧?" 知罃回答说: "两国交战,下臣缺乏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责,以致当了俘虏。您的手下不把我杀掉来祭鼓,让我回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我实在是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呢?" 楚共王说: "那么感激我吗?" 知罃回答说: "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制自己的怨愤来互相原谅,双方都释放俘虏来实现和好。两国和好,下臣不曾参与这件事,又敢感激谁呢?" 楚共王说: "您回去,用什么来报答我?" 知罃回答说: "下臣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君王也没有什么恩德可领受,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共王说: "尽管这样,也一定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 "因为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活着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的宗庙里诛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诛戮的命令而让我继承宗族的世职,按次序承担晋国的政事,率领部分军队来治理边疆,即使遇上您的手下,我也不敢违背自己的使命,只有竭尽全力以至于死,没有别的念头,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君王的。" 楚共王说: "晋国是不能与之相斗争的。" 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鉴赏】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时,楚国俘获了知罃,晋国却俘获了楚公子穀臣,射死了襄老,并将尸首运回了晋国。知罃的父亲荀首被提拔为中军副统帅后,要求赎回知罃。此战晋虽失败,但并未丧元气,楚共王为结交荀首,答应释放知罃。本文记载了楚共王在送知罃回国前的几段对话,楚共王的问话不离图报,问他"是否有怨、是否感德、何以为报",句句紧逼,层层推进。知罃处处宕开,语带机锋,断然回答"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并且还表示出将为国效死的心志。本文表现了知罃忠君爱国的思想以及对楚不卑不亢的精神。结果,这种态度和气质反而博得了楚共王的敬重,为他举行隆重的礼仪后,将他送归晋国。 字数:1561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5-36-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