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白色之外不是黑


  孔子在路上遇到阳货,被他一顿追问。
  阳货问孔子:"身怀经纬天地之才,而任国家走入迷途,称得上仁义吗?梦想做出一番事业,但是屡屡放弃机会,称得上睿智吗?要知道日月易逝,岁不我与啊!"
  孔子无路可退,说:"好吧,我去从政。"
  这是我看过電影《血战钢锯岭》后脑海中浮现的《论语》里的故事。
  孔子无疑是一个信仰坚定且洁身自好的人,但为了保护羽毛就不参与政治,这样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吗?并且难道政治就是充满超强渗透剂的染缸,只要置身其中就必然无法保持本色?
  这样的问题是复杂的,但人们给出的答案往往是简单的,非此即彼,像围棋子一样非黑即白。
  于是不少人像拳王阿里一样,由于认为战争就是"谋杀穷人"所以拒服兵役。
  但是这样就真的好吗?
  难道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该片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回答:那就是即使从小信仰"不能杀人",但是为了履行保家卫国的义务,还是报名参军。因为他不希望让别人冲锋陷阵,而自己在后方坐享安乐,他觉得这是自私的,也是贪婪的,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怎么能在国家有难时坐视不理?并且参军并不能与杀人划等号。他可以当军医救人。
  选择了最窄的路,就注定了要受最大的苦。他要忍受羞辱欺凌,因为在军队枪都不碰的人肯定是个异类甚至败类,异类就应该被打倒、被驱逐、被消灭,他饱尝战友的老拳,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他要忍受质疑,本来有权延迟服役,但主动参军,但又拒绝拿枪,这不是有病吗?为此他要接受精神病检查。他还要接受军事审判,面临监禁的惩罚,因为他拒绝服从长官命令的行为涉嫌犯罪。但是他依然读着圣经,赖在军营,守在阵地,跑到前线,手无寸铁穿行在枪林弹雨中,赤手空拳从敌人的枪口与刺刀下救出几十个血肉模糊的战友,他同时兼顾着个人信仰与社会责任。
  在"武器就是你的妻子,你的伴侣,你的情人"的战场上,他没有拿枪,在需要补充体力时,他依然根据信仰不吃肉,他顽强地证明着个人信仰与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块"重合地带",或许面积不大,但并不是全然没有。那些遁入空门,而不赡养父母的人在他的面前应该惭愧得无地自容。
  信仰在不少人眼中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格调,能让人有道德优越感,是可以拿来炫耀的。也有一些人觉得,信仰就是捐款,就是放生,就是吃素,就是布施,就是读经,就是顶礼膜拜,就是表现在穿戴上,为此可以一边拿着工资一边懈怠工作,或者为了去参加一个仪式而放弃职守。这或许是误解了信仰,信仰应该是引人向善,且不害他人,就像戴斯蒙德·道斯在战场上虽不杀敌,但是救人。那种为了所谓的信仰,而损害别人的利益的,譬如放弃自己的社会义务或者将自己的职责推给别人的,只是迷信,动物爱好者抢夺别人花钱买来的肉喂狗就是一例。经不起试炼的信仰是虚假的,怎么样兼顾个人信仰与社会责任,这是对信仰的最好试炼。
  苏格拉底为了捍卫自己的信念:"既然生在城邦接受法律的保护,就得接受法律的约束",决定接受死刑判决,放弃别人提供的逃跑机会,痛快地饮下毒酒。德国神学家、传教士史怀哲皈依了基督教,但他没有留在神学院侍奉上帝,而是历经九年的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和行医资格,毅然深入非洲为当地人治病疗伤。该片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和他们是一类人,他们心中有神也有人,二者在天平的两端,没有谁轻谁重,他们没有取舍,而是两全。伟大的信仰,不是消极避世,不仅仅是为了内心的宁静舒适,而是尊重社会规则,增进社会福利,为此宁可自我牺牲。或许也可以说,伟大的信仰其实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的:"竭尽全力去争取不朽,在生活中去做合乎自身中最高贵部分的事情。"
  有句老话"忠孝不能两全",是不是这样?"忠"与"孝"真的只能选一个?看了这部电影,或许会给我们新的答案。□作者系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党员)、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 E:LQF
网站目录投稿: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