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信勇敢快乐地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费尽了心思。但是,你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多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样子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这4种行为,正在摧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一、拿自己孩子与别家孩子比较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好,你只要有别人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唉……" 这世界上有一种最了不起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无所不能。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这种话听多了,使孩子心里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 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83.4%的受访家长有过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的行为。 其实,父母说这句话,本意可能是让孩子进步,向更好的孩子学习。但是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去跟自己孩子做对比,这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和自信的做法。 邻居家12岁的杰杰,原本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是父母总觉得他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以此来打击他,慢慢地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做什么都提不出兴趣,因为他觉得反正我做的不如别人好,反正怎么做都不能让父母满意,慢慢地成绩一落千丈。 而且,原本活波开朗的他,也变得心事重重。父母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会让孩子背负厚厚的情绪包袱,丧失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有的天真烂漫。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一味地去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和长处,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长处,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给他自信。 其实,人生在世,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如果你一味的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就是在一步步的磨灭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选择就投胎到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在这个家庭遇见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所以,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我们从自己做起,将优秀与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让他快乐自信地成长。比起否定的态度,孩子更需要的是肯定和信任,与其做一个老是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家长,不如做一个善于发现自家孩子闪光点,善于鼓励自家孩子的家长。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才会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家孩子。 但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是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此,伤了自己孩子的心,这样子就得不偿失了。 二、打击式教育 "你怎么这么笨啊!" 这句话应该很多父母都说过,虽然是无意说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你越骂孩子笨,孩子就真的以为自己笨,就不会去更好的学习,孩子也真的会"如你所愿",变得越来越笨!"你真笨"这三个字真会像一个诅咒一样灵验。 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这种评价就是一种暗示,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 朋友说,她就是一路被父母打击长大的,小时候听她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朋友说,每次听到都心如刀割。 她说就是因为她妈妈经常这么说,导致她一点也不自信,小时候只要老师说要找同学回答问题,她就吓得全身冒汗,大脑空白。她说有一次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但因为紧张说不出话,那种窘态,后面坐下来后哭了很久。 她说读大学后,很多时候作业是几个人一组,只要上台汇报课题的时候,她都是做好内容,上台讲的工作就拜托其他同学,所以基本每次都躲过了。 不过毕业答辩,这事躲不过。她说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担心到时候答辩的时候讲不出话来,她说完全没心思做毕业作品的心思,觉得反正过不了,还想着要不留级算了。 不过,她还是不想放弃,不想一直这么过下去,于是慢慢地逼着自己主动回答问题,给自己信心,慢慢地发现也没那么困难,毕业答辩前,她每天不停地去练习,因为自己熟练了,内心也才不会那么紧张。 终于,毕业答辩的时候表现很出色,她说她哭了,为这些年承受的委屈哭了,当然也有感动的泪水,自己终于克服了。 就是因为父母小时候的言语,给她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她说她之前心里还想,宁愿少活几年,也不要这么害怕当众讲话,而想而知,对她伤害有多深。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这么打击自己的孩子。 詹青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因为成绩不好,詹青云曾经也受到过来自老师的嘲笑。 有老师当众骂她是"笨猪";还有老师劝詹青云的父母:"詹青云是考不上高中的,你们还是提早让她去上技校吧!" 然而,詹青云的父母,却坚定不移地认为:我的孩子,只是开窍晚,她一点也不笨。 上一年级的时候,詹青云问妈妈,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 妈妈故作神秘地告诉她:"妈妈算过了,你到四年级的时候,将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信以为真的詹青云,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期盼着快点升入四年级。然而,四年级的詹青云,学习成绩依然平平。 这时候,妈妈又告诉她:"只要你再努力一些,上初一的时候,你就能考到年级第一。" 就这样,爸爸妈妈不断鼓励,詹青云学习越来越努力;在高二那年,她终于实现了妈妈的预测,成为了全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 此后,詹青云的成绩突飞猛进:她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在那里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后,又获得了去哈佛大学读博的资格。 詹青云说,在一路求学的过程中;是爸爸妈妈的鼓励,让她从惶恐不安,变得越来越自信。 父母给孩子鼓励,就是给孩子自信;给孩子自信,孩子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当众批评孩子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这样的情形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家长当众批评斥责打骂孩子,孩子一声不吭、低着头、涨红着脸,在偷偷地哭,眼里满是恐惧…… 每次看到这种时候,我的心里都压得喘不过气,孩子也是需要面子的,这样子对一个孩子的内心伤害得有多大啊! 有些父母只要脾气来了,不管什么场合就是对孩子一顿臭骂。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父母可以解一时之气,但是对孩子的伤害有没有想过? 在外人面前,孩子会觉得自尊心严重受挫,让他内心很自卑,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大人都会犯错,何况还是孩子,如果真的为孩子好,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使要批评也千万不能当众,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 心平气和地说,不但维护了孩子的面子,而且孩子也更能听进去,如果你当那么多人面批评,孩子陷入在深深地恐惧中,根本就没听清楚你在讲什么。 即使孩子没做好,也可以回到家慢慢地跟孩子讲道理,这样子孩子下次才会注意,也会更加听从父母的,这样子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和谐,更亲密。 父母给孩子面子,也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只有自尊的人,未来才可能更优秀。当然,也并不是要纵容孩子,要把握好这个度。 四、对孩子要求过高。 孩子:"妈妈,我这次考了98分。 妈妈:"才98分,得瑟什么!你还好意思说,还不好好反思下那2分是怎么丢掉的,赶紧看书去。" 日常生活中,这种对话我们并不陌生。 父母对孩子考试分数的"关心"不该超过对孩子本身的"关心"。作为父母应该看到了孩子的进步,要给予鼓励。 毎位父母都对孩子寄予一定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 但是,家长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倘若期望太高,不仅不能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我们要对孩子适当要求,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 不可否认,父母的厚望有时可以化为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但不考虑实际情况的过高期望,则会成为孩子巨大的压力。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心,家长的责备和说教,更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叛逆等心理,甚至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父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愿意接受孩子普通的样子,恰当地期待和合理的要求,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提高信心。 对孩子期望过高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第一、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心想我已经很努力了,成绩也不错了,但父母还是不满意,因此会使内心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能调节好还好,调节不好,就会神经衰弱…… 第二、让孩子没有主见。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会让孩子丧失掉自己内心的想法。反正什么都是父母决定,久而久之,就会没有了主见,啥事就按照父母说的就是。 三、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父母的要求过高,自己怎么都达不到,每次面临的就是打击,慢慢地孩子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而且,当孩子没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的批评,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变得自卑。 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时不断地向他们指出不足之处,我们实际上在使他们失去勇气,降低自信;相反,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要求适度,并及时加以鼓励,会使他们充满了活力和自信。 结语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经过适当的培养,他们就会变得很优秀。只有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才会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灵,从而更好地学习、成长。 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自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言传身教的过程,需要父母跟孩子一同努力。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信赖和最亲密的人,所以一定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最爱的孩子受到伤害。 愿我们都能成为给孩子自信心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