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组合模式在中技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它是中技电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目前,学校多采用挂箱式实训工作台,这种工作台通常包括2个工位、1台电脑、1台PLC和多个可调换挂箱模块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一个工作台安排1名学生,就会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倘若安排2名以上学生,显得工位拥挤。只有安排2名学生,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这势必形成了PLC课堂教学中特有的"1+1"学生工位组合模式。那么学生在"1+1"组合模式下能否发挥等于或者大于2的教学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1+1"组合模式下课堂教学并未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课堂容易产生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1+1"组合模式的特征及与小组合作的区别
  学会使用PLC,对于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学会使用PLC,教师一般结合PLC实训工作台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正常情况下每个工作台安排2名学生,就构成了"1+1"组合模式教学。这时2名学生共用一个工作台上的设备。
  在课堂教学中,"1+1"组合模式类似小组合作模式,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小组合作。在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时,"1+1"組合模式下,可以考虑一位同学负责线路安装,另一位同学负责用电脑编写控制程序,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但是仅仅靠完成项目任务还是不够的,距离教学目标还有一半的距离。这两名学生还必须交换工作任务,以确保他们都能学会线路安装方法和控制程序编写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正确使用PLC设备。
  二、"1+1"组合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在"1+1"组合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料实现小组合作、项目任务和小导师等教学方法。但是笔者在多年PLC课堂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考虑不周或备课不充分,那么他们在教学中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此时也容易产生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角度看
  (1)相互推让,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降低。技校学生,很多存在不少不良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2名学生合用一个工作台,那么他们很容易产生相互推让的心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将会下降。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小组一位学生一直在做,一位学生一直在看。一直在做的学生既学会了线路的安装方法,又熟练掌握了编程的技巧;而对于一直在看的同学什么也没有学会。
  同时我们还发现:有的小组一位学生一直负责编程,另一位学生一直负责安装。如果教师不加以合理引导,那么结果一定是:编程的学生不会线路安装,安装线路的同学不会编程。他们将会形成固定合作模式,从此不愿意交换任务,最终导致了学习内容的缺失。
  还有一些小组,无论是安装线路还是编写程序,两位同学会相互指望对方完成,相互推让,出现两人都不愿意做的情况。
  (2)无紧迫感,学生完成任务时间观念淡薄。在PLC课堂中,我们总能看见一些懒散的身影。他们完成项目任务时间观念比较淡薄,他们总感觉项目任务是两个人的,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无论他是在编程还是在安装线路,总是不紧不慢,毫无紧迫感。
  (3)相互学习积极性欠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在"1+1"组合模式下,两位同学经验交流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在训练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做到取长补短。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也在一起交流,但交流的主要内容仅仅是项目任务合作时的内容,很少交换学习不同技能的方法和体会。他们缺乏自觉相互学习的积极性。
  2.从教师角度看
  (1)分工不一,教师很难监督到位。学生不仅要学会安装线路,还要学会编写控制程序。要想熟练地掌握两方面基本技能,学生必须交换练习。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会主动交换任务,即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因为每位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不一样,所以每组两位同学交换的时间点也不一样。组数较多,分工不一,教师只便于对观察各组的完成后整体实验现象,对于学生是否交换任务训练,很难监督到位。
  (2)小组较多,教师很难评价到位。PLC课堂采用"1+1"组合模式教学,如果一个班有20名学生,那么可以分成10组;如果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那么可以分成15组;同理,如果是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或是50名学生,小组会分得更多。
  小组越多,教师对于班级课堂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同时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全面评价也就越难。教师也只能简单对各组整体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对于每位学生所做的情况,确实无法评价到位。
  三、"1+1"组合模式问题下的应对策略
  1.互选组队,构建"双人冲锋舟"
  这里的舟,有"同舟共济"的意思。"双人冲锋舟"是指两名学生同舟共济,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学生在组队时,可以相互选择,两名学生共坐一条"冲锋舟"。两名学生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就不允许随意更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积极地引导,充分保证基础较弱的与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一起搭配。
  组队好之后,为了组与组之间的区别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再发动各组学生为自己的"双人冲锋舟"取一个响亮的名称。例如,"无敌冲锋舟""极速冲锋舟"和"梦想冲锋舟"等。
  没有记录就没有成绩。课堂记录成为教师最好的监督方式。一张好的课堂记录表,它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记录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一张冲锋积分记录表,主要用于记录各组的冲锋积分情况。
  许多学生比较在意教师记录情况。由于完成任务情况直接与期末总评成绩有联系,他们见到别人被记录时,也总是希望自己的被记录。因此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记录最快5名学生,加强学生时间观念
  对于学生训练时间意识淡薄问题,笔者建议在课堂中经常采取奖励记录的措施。在PLC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相对简单的小任务让学生练习。
  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每组学生同时开始,教师仅仅记录最快5名同学的工号,其他学生的工号不做记录。虽然安排的是简单的小任务,但是总能激起他们竞争学习的氛围,从而也大大加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观念。
  3.随机工号测试,促进学生之间交流
  在"1+1"组合模式中,学生全面掌握PLC基本技能非常重要。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课堂中教师除了简单提醒学生交换工位以外,还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交换项目任务进行练习。
  技能测试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方法。但是如果对每位学生都进行技能测试,那么可以达不到理想的引导作用。建议采取随机工号测试的方法进行技能测试,并及时记录学生工号。随机工号测试,具有不确定性,每位学生都有可能被抽到。因此,学生为了能比出好成绩或不想在同学面前丢脸,无论是编程还是安装,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主动找同学交流。
  4.课堂及时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课堂中,教师采取记录工号的办法,极大地节省了记录时间。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记录所有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记录的情况,及时掌握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学生,同时鼓励做得较差的学生。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实践效果
  笔者从2009年开始,一直担任PLC教学,其间遇到了不少问题,当然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起初,笔者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每次课堂教学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学期下来,能够全面掌握PLC技能的学生少之又少。近些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课堂采用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在"1+1"组合模式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09电工班有42名学生,期末平均成绩仅有46.5分;10电工班有39名学生,期末平均成绩为52分;2012年电工1201班34名学生,期末平均成绩为78.5分;2013年电工1351班有42名学生,期末平均成绩达到了80.5分。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要重视"1+1"组合模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中自觉学习的学生更多起来,也让全面掌握PLC基本技能的学生更多起来!
网站目录投稿:访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