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金、元杂剧,散曲作家事迹及作品目录的著作。二卷。元钟嗣成撰。初稿完成于至顺元年(1330年),又在元统、至正年间订正二次。刊行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 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约生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卒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寄居杭州。作杂剧《章台柳》、《钱神论》等七种,均已失传。今存散曲小令五十一首,散套一首。 《录鬼簿》记载前辈、同代杂剧作家一百余人的小传、作品目录,并作《凌波曲》挽吊这些作家和已逝知友,成为有关金、元戏曲的珍贵史料。其重要价值是:以剧作家为主干,旁及当时戏剧创作演出活动,有些人与作者有交往,可示资料翔实可靠;重正统的士大夫视戏曲为小道末技,杂剧家生平不易载入史传,而钟嗣成不论他们"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予以应有地位,其人其作如实记录;著者以自身为基点,按前辈、方今时序,前溯后推,给杂剧家分类排队,即"前辈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前辈才人有传奇行于世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等,条理井然,勾勒出元杂剧演变的基本轮廓;对一些作家品评,能启迪后人,认为门第高贵无知之士为"酒罂饭囊"、"块然泥土",而有才华的戏曲家则是"不死之鬼"、"已死未死之鬼",为戏曲呐喊;主张杂剧要令人"感动咏叹",要有"风流才调",抒写壮志,大略地说明了戏曲与以往文学样式的不同。 此书为戏曲论著开山之作,相继有《青楼记》(夏庭芝)、《录鬼簿续编》(贾仲明)、《太和正音谱》(朱权)、《曲品》(吕天成)、《传奇品》(高奕)。《录鬼簿续编》约成书于洪熙至宣德年间(1425年—1435年)。体例类似《录鬼簿》,记载元、明戏曲家、散曲家事迹,对八十二个作家补写了吊曲。 版本:《说集》本( (明无名氏辑),明《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孟称舜),明天一阁藏抄本,清尤贞起抄本,《楝亭藏书十二种》本(清曹寅校辑)。一九一○年《录鬼簿校注》(王国维),取《楝亭藏书十二种》本、明季精抄本、清尤贞起抄本加以校勘。一九五七年《录鬼簿新校注》(马廉),以天一阁藏本为底本,参照孟本、《楝亭藏书十二种》本、《暖红室汇刻传奇》本、王国维本加以勘校。一九五七年《录鬼簿(外四种)》,用天一阁藏本、《楝亭藏书十二种》本、孟本重新排印。一九五九年,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