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甘肃省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白马人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体现了白马人对火的崇拜,也展示了白马人文化的农耕特质。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各家都要燃起火把,绕屋一周,驱邪纳吉。九寨沟县勿角乡白马人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上,要敬五谷神。全寨男女老少点燃火把,排着长龙,一路鸣枪,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他们点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讲究,要依照农历年号属相,推举最年长的阿尼(爷爷—白马藏语)承担。届时,老阿尼最先点燃火把紧跟着。众人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喔一把。"若是两寨相邻,两队火把往往向中间靠拢,并行杂揉,然后旋成一圈儿,人们就在中间载歌载舞,欢呼雀跃。回到寨子后在场坝集中,燃起篝火,载歌载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薛堡寨白马人火把节:跳麻昼、池哥昼、火圈舞,全村从腊月初八凑柴烤火跳舞唱歌。从腊月初八至正月十六,全寨子15岁至60岁的人,每人背一背柴,每户背一个疙瘩柴(树根),凑在寨里固定的街火场。每天晚上全村老少聚集起来烤火,人们手牵手围着火堆转圈跳舞唱歌。唱的形式有独唱、合唱、对唱等等各种唱法。每天唱至12点左右,一直跳唱到十七日晚上才结束。 寨科桥白马人火把节:主要有正月十五火把节,正月十六跳池哥昼。 案板地白马人火把节:正月十五迎火把,正月十四、十五跳池哥舞,十八喝管理酒。 枕头坝白马人火把节: (1)凑柴活动即凑柴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初五,每天全村年轻人敲锣打鼓到家家户户门上进行凑柴活动,最后都放在公共场里生火,大伙儿圈着火堆唱歌、跳舞。 (2)火把节,正月十五这一天大伙儿拿着竹子捆成的火把到寨子上面一个叫"写批到色"的地方,取火点燃火把,人们举着火把一路敲锣打鼓,唱着优美动听的迎火把歌,走到公共场里,将没有燃完的火把堆放在场中央,燃起熊熊烈火,大家围着火堆,手牵手,跳起欢快的火圈舞。 (3)正月十六、十七跳"池哥",这是本村最盛大的节日。跳池哥由8人组成:知玛2人,池哥4人,池母2人。与其他寨子不同的是,没有知玛演摆,不是三步一转身,而是要到古代传下来的固定地点才转身。整个舞蹈粗犷,豪迈有力。正月十六在上寨逐家逐户跳,正月十七在下寨逐家逐户跳。全村男女老少都穿着民族服装,跟在池哥队伍后面唱歌。正月十七晚跳完最后一家,女的归家,全村男性与池哥队伍一起到祖传地点送神,人们齐声高呼三声"呕……喂",然后鸣炮三声,再由德高望重者念咒,人们烧纸,共同祈祷,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中岭山白马人火把节:正月十五的池哥昼,由每年轮出的会首组织,每家每户过,晚上要跳火圈舞。 麦贡山白马人火把节:池哥昼舞,火把节舞,送瘟神,抹锅烟墨,摔跤。 立志山白马人火把节:跳仇池舞(池哥昼)是有史以来遗传下来的历史舞蹈,有纪念意义。始于仇池国灭亡而兴起的舞蹈。 草坡山白马人火把节:正月十五迎火把,正月十六、十七跳池哥舞,十八喝酒。 阳尕山白马人火把节:村里的火把节活动有正月十五火把节。 白马人的火把节体现了传统节日的风貌,充满生命力和活力。在当下中国少数民族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中,文化模式与社会组织形式不完全和谐的状况很普遍。越来越多的人随着社会变迁,对坚守一个自身的文化传统感到吃力:文化多样性给人们增加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使得一些人没有能力去组织自身的文化脉络,游离在多种文化之间,无从选择,信念淡化。文化碎片化、无组织、无结构、无方向,无所适从的情况并不少见。文化与承载它的群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 白马人的社会和文化系统赋予火把节习俗传统以特殊的规定性。它既包括习俗上面的思想文化价值(如祭山神水神、祈福、驱邪),也包括技术物质层面的传统(燃烧火把请神,围绕火堆唱歌、跳舞、跳池哥昼等)。其中可把习俗理解为上层建筑,而与之相关的传统是物质基础,是技术性的表现。比如汉族过年是一种按照自然历法而形成的社会亲情联络的习俗,而过年中的各种传统,放鞭炮、吃饺子、拜年、压岁钱等等,是过年的技术性传统或节日活动形式。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习俗"是法官,规定做什么;"传统"则是怎么做,是与他们的实际行动相关联的假发、长袍和其他礼仪用品与仪式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