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玉米小斑病怎样防治


  玉米小斑病特点及症状是怎么样?怎样识别与防治玉米小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几种?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玉米小斑病症状及危害 玉米小斑病又叫玉米斑点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在我国各玉米产区,以夏收玉米种植区发生较重,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10%以上,大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 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发生,但以抽雄、灌浆期,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但叶鞘、苞叶和果穗也能受害。叶片上病斑小,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大小(5~10)毫米×(3~4)毫米,在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在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 受害叶片病斑形状,因品种抗性不同,有3种类型: 1、不规则椭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 2、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较大,灰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深色边缘,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 3、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基本不扩大,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此为抗性病斑。高温潮湿天气,前两种病斑周围或两端可出现暗绿色浸润区,幼苗上尤其明显,病叶萎蔫枯死快,叫"萎蔫性病斑";后一种病斑,当数量多时也连接成片,使病叶变黄枯死,但不表现萎蔫状,叫"坏死性病斑"。
  二、玉米小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玉米小斑病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外越冬,在地面上能存活1~2年,在第二年越冬病原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田间玉米叶片上,侵入到叶表皮细胞里,3~4天即可形成病斑。以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玉米收获后,病原菌又随病株残体进入越冬阶段。带菌种子也可导致幼苗发病。 玉米小斑病病菌孢子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3~25℃,最低温度为15℃,最高温度为33℃。 1、种植感病玉米品种是小斑病大面积流行的重要因素。 2、玉米小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6~29℃。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迅速扩展。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 3、一般夏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在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三、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 玉米小斑病是靠气流传播,多次侵染的病害,而且越冬菌源分布又很广泛,单用一种措施防治效果不理想。应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植技术防病的结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危害。 1、可选种抗病玉米品种,注意合理布局和轮换,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 2、玉米应适时播种,使抽穗期避开多雨天气,同时施足底肥,适期、适量合理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特别是必须保证拔节至开花期的营养供应。 3、在玉米抽雄前后,或发病初期,病情扩展前喷洒药剂控制危害。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玉米小斑病怎样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
网站目录投稿:傲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