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那么护理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工作中会存在的护理隐患 (一)护理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1、不能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2.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查对制度,在执行医嘱时或错抄或漏抄;目前医嘱核对大部分科室只能每天核对一次,做不到班班核对,甚至核对时也未对出错误,以致多用、少用、漏用及错用药物等。 3.交接班制度不严,护士往往对病人病情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我们个别科室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第一天交过第二天就不交班了,结果夜间发生病情变化时夜班再交班,也曾说过,但是收效不大。 4.医院有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分级要求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但是个别护士值班时不能按时巡视危重病人或巡视病房时也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由于社会上一些因素影响着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不负责任,对病人不关心,有时甚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对危重、意识丧失的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2、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水平偏低 1.我们的护士多为年资低,临床经验不足者,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等,造成一些基础操作如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灌肠肛管插入的深度、溶液的配制了解不够;常用的药物规格不够熟悉(举例如化疗药物);备皮范围、方法掌握不够甚至刮破皮肤等。 2.有的护士理论知识缺乏,或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结合,以至于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措手不及,不能及时处理。 3.不能熟练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 3、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文书要求真实、字迹清楚等,它也是法律的有力依据,要用它保护自己。但是我们仍然还有不重视现象发生。 1.体温单记录的时间如入院天数、手术时间等与医疗记录不一致;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等现象。 2.护理记录单不能及时记录,由于护士忙于各种治疗护理,有时不能及时地将护理活动记录下来,有的是记在纸上下班后一起记录;或下班时回顾性地记录,致使记录内容可能出现粘帖、涂改,甚至关键的内容漏记等现象;记录使用非医学术语,内容缺乏连续性,有时也会造成医疗纠纷。(如一次我上网时发现安医大附院的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够正确,被送到网上) 3.交班报告内容过于简单(现在已有所改变),内容有的不能体现专科疾病的特点,对疾病观察和描写重点不突出等。 4、服务意念不强,不能很好理解病人心理变化 在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比较薄弱;观察病人不仔细,不能及时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或在无意间违反了保护性医疗制度,使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 (二)管理者因素 由于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等。 1、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 2、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3、对低年资及业务水平低下的护士的业务培训是有的,但是督促检查不够; 4、在差错事故高发时段未能做好人力资源的调整; 5、病区一些标识牌缺乏或不够用,如防跌倒、坠床标记、腕带不够用;有的床无护栏等都是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因素。 (三)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但患者的一些违医行为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执业,如:不假外出、不按时服药、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等。 制定强有力的护理防范措施 保证护理安全 (一)加强各种规章制度、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安全护理与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由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加强各级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上应体现"四勤",即勤学、勤讲、勤问、勤记,反复灌输,让护理人员在认识上提高、思想上统一,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二)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方式的再教育,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及主持专业讲座和业务查房等;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并由院、科两级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均能准确、熟练、规范的完成护理操作,从根本上防止因操作不熟练或失误造成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三)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仔细观察病情,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求年轻护士多看书,做到理论扎实,遇到问题要请教,书写完毕再次检查的习惯。科内成立质控小组,质控员每天检查并及时登记护理工作中的缺点和漏洞。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每个月组织护理安全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四)加强护患沟通,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同情病人,因人施护。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情况,向病人说明诊疗计划、手术需知、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病人,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有效沟通使风险告知制度得以告知;尊重病人知情权,让手术、特殊检查治疗的病人得知检查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防治措施及其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让病人及家属充分知情,并签名认可。 (五)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 1.作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成为学习、执行、落实制度的模范。 凡事有预见性,努力作到"三预"、"四抓",即:预查、预想、预防和抓容易出差错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超前教育和超前监督。一旦发现问题不能一味的回避,甚至推卸责任,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解决,防微杜渐,让大家在别人的教训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完善药品安全管理,注意药品配伍禁忌,输液速度,随时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对节假日、霉雨季节,易出差错的人,时间进行超前监控,超前教育,统一规定药品、针剂、毒麻,限制药品保管要求。建立贵重药品登记本,毒麻药品上锁等,对质量差、失效药品不使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加强基础、专科知识培训与学习 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加强8小时以外的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操作培训,定期考核,选送年轻骨干护士外出短期学习,拓展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知识。 3.加强病人入院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避免不合适的运动造成的意外。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教育,对手术,昏迷的病人在治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治疗操作前的辨别手段,提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在床尾挂"慎防跌倒"或绝对卧床的警示牌,拉好床栏,告诉病人有关具体注意事项。对不合作者与病人或家属签订告知书,加强防范意识,氧气悬挂有氧无氧标记,禁止吸烟等警示牌。 4.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护士长根据科室不同时段病人数量、护理工作质量、患者的要求,科学合理弹性安排护理班次,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护士长每日早晚查房。 5.加强医护沟通,消除隐患 在执行医嘱时与医生及时沟通,发现疑点与医生联系,同时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同时做好用药指导,检查前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 (六)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的监控体系 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护理体系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院、科质控小组每月分别对临床科室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及病人满意度调查;监控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护理部、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随机对科室护士进行护理制度、职责及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提问,加大护理安全质量的监控;同时利用晨会时间不定时在科室督促护理规章制度和重病人护理的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各种信息;通过夜查房加强夜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 以上就是什么叫护理安全以及相关的小常识介绍,您是否已经清楚了呢?本站关于什么叫安全这方面的常识还在持续更新,请继续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