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雨果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作家在公开场合对英法为首的八国联军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当然,这也是大多数的中国人的认知,圆明园作为世界级的瑰宝林园,就这么被付之一炬化成灰烬!不仅是世界的损失,圆明园的消亡更是一段中国历史上抹不去的耻辱,然而真正的始作俑者难道真的是英法联军吗? 对于圆明园被毁,真正的凶手到底是谁?在历史界一直存在争议,不过迄今为止关于圆明园被烧的真相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版本。 流传之广传播之深远的罪魁祸首是八国联军为首的英法联军!存世的史料并不是很多,能够找到的得以考证的是一次谈判引起的"血案"。中国在清朝期间一直作为出口国,大把的赚取了老外的白银。换了哪国都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各国使节纷纷来到中国,希望中国能够开放港口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谁让乾隆爷把清廷一众官员养成了天朝上国,根本不知道这世上有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什么叫开放国门。一副老大哥的架子端久了,想下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1856年,英国使臣代表巴夏礼率领39位使臣一同进入中国进行外交谈判,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与中国在通商与旅游方面建立一定的外交关系。此时的大清朝,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洗礼已经对老外有了一定的畏惧。双方谈判明面着讲这是一次文明的交流,实则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签署。割地赔款都干了,签点不平等条约算什么,反正官员的乌纱帽是丢不了。可就是这面子害死个人。毕竟这大清朝还没有倒,总是说入乡随俗,在清朝见了一国之主总是行磕头礼。可偏偏老外就没有这样的规矩。双方在对待跪拜皇帝这个问题上,都采取了非理智的行为。咸丰皇帝一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下令把这一群老外商人给下了大狱,巴夏礼为首的39名商人无一幸免。晚清的官场黑暗,一般上头下了命令,牢卒也得看得罪的是谁,看着"面子"上刑。好家伙,普通小官员敢得罪皇上,这罪过可就大了,到了牢房这不死也基本残废了,可是咸丰帝上位的时候还小,对于清廷的各种制度人情场面并不了解,本身只想给老外一个下马威,谁知道一个月后,当小皇帝想起来还有一帮子英国的使臣的时候,出使的39人,已经有21人在牢狱中凌虐致死! 1860年,英国为了报复满清于同年2月派遣额尔金以英国驻华公使身份重返中国。额尔金可以说是个中国通,他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罕见的皇家园林,进入北京城之前就派骑兵前去察看。确定好目标于同年10月7日,英法联军争相动手劫掠,园内的黄金、白银、瓷器、刺绣、书画等就被洗劫一空。这些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珍宝,成为英法联军的"战利品",有的被拍卖,有的进献给英法两国帝王,有的则辗转流落到欧洲各大博物馆。次日,额尔金借口清军虐待英军战俘,断然下令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园沦为了一片焦土,在正好来了个毁尸灭迹! 第二种说法,圆明园就是中国人自己烧的!《圆明园词》中记载:"夷人入京,遂至宫闱,见陈设富丽,相戒勿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英法联军到了京城,遂后就来到了圆明园,看到陈设建筑富丽堂皇,就相互劝告不要乱动,否则要赔偿的。等英法联军走后,大帮满族穷人闯进圆明园,见到好东西就拿,最后怕官府追责干脆一把火就把园子给烧了。英法联军知道后,才回过头来接着抢! 在这个版本中还有一种说法,英法联军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找到圆明园,是有人指引的。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把蛮夷招进来的。《檀青引》中写到:"奸民李某,导联军劫圆明园,珠玉珍宝尽出……"然而,在《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却提出:"初有奸人龚孝拱者,游海上,以狡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故嗜金刚刻,至庚申京师之变,乃乘夷乱,导之入园,纵火肆掠……"而这个龚姓者却是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的儿子,不得不说有栽赃陷害的意图!不过极有可能,英法联军花点小钱买通了当地的民众,让其引路。一般的小民只认钱不认人,圆明园一座偌大的皇家园林对于老外来说门在哪都不一定知道,可是对于一般的小老百姓来说,那就是门清,你给钱我办事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在时间的流逝下,无情的尘土一点点把历史的真相掩埋,当年事件的见证人早已魂归黄土。要想追寻历史的真相只能依靠古人留下来的只言片语。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追责已无济于事,圆明园被毁,国宝流失,不管是何人所为,这件事已经作为中国人永远的耻辱镌刻在那里,如今的我们要警醒的是吸取"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教训,有大国才有小家,强大自己,不再任人宰割受他国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