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潮州清明节风俗 潮汕人过清明的习俗来源于历史上的中原地域,并结合当地的实际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地方传统,其核心仍是祭祀文化。传统清明日,家家上坟扫墓,户户祭拜先祖。扫墓首先是将墓碑周围的杂草清理掉,并冲洗干净地面。墓碑周围的地方称作"外埕",在潮汕话中"外埕"是房屋的一部分,是要清理干净的。潮汕人每年清明扫墓时,就用镰刀、锄头将很多杂草小树之类清理掉。清理完毕,会将墓碑的碑文涂上油漆。随后,大家把祭招的物品全都摆放在墓碑前面,开始祭招。祭祀的过程.就是每个人轮流在墓碑前跪拜,父辈中的女性口中默念约定成裕的话语。拜过祖先的物品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品,而是带着某种祖先对后辈的"保佑"。大家都会根据祭品的多寡平均分配。这种习俗在土葬年代更是盛行,而在火葬普及以后。人们在清明节那天到亡亲的骨灰寄放处行祭拜礼,随后分食祭品。 每年祭祖时,要在墓上压纸条。如果是上一年清明节后才修的新坟,碑石顶端压下十二张其币,闰月则压下十三张,作为给亡人阴问花费之用。一般的旧坟上要压上五至七层纸条。上一年压多宽,下一年就多宽,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据说这是死者还"地租"的范围。乾隆版《海丰县志》载,"清明有事祖先,远尝多者,始祖传下,无不遍祭,祭则置格于墓,红白满山,曰挂纸。" 当地民间扫墓分私祖、公祖两种形式,祭拜时都要献祭品或饭菜,焚纸钱,一些地方还要献财壳。因此扫墓的供品,一定要有烫熟的蛇。吃过财之后,还可以用的壳压纸条,意是留给祖宗当钱用n压钱还有个习俗,就是上一年新修的坟今年扫墓称作过"新社",要压红白纸条。以后每年压的使用白纸条。由于清明扫墓过程中离不开纸,因此扫墓也俗称"过纸"。 潮汕民间也有扫墓称为"挂纸"(挂纸钱)或"上坟"的。为与冬至扫墓有别,在清明扫墓的称"挂春纸"。人们到祖坟墓地祭拜时,先将墓前、墓身的野草杂树拔除,打扫干净,添上新土,修整墓地。用红漆把墓碑上的字重新涂写一次,亡人名字则用绿色油漆涂写,然后挂纸、燃香、放鞭炮。潮州祭拜祖先时比较讲究,比如拜祖先,一定要等房下的人特别是男丁都到齐后才能鸣放鞭炮,接着才由长辈带头下跪行拜礼。 除此之外,潮汕讲洲人称扫墓为"贵纸"。这"贵纸"并非"洛阳纸贵"的意思,而是在祖先坟上过一次纸,表示一次拜祭。用于清明"贵纸"的纸都从街上买来,其中有制作成纸条的,有整张纸的。买整张的纸,就得自己用剪刀剪成一杏杏的长纸条。然后分成一串串,祖父母分得多些,其他远祖都相对少一些。每去一处,便拿起一叠纸及相应祭品到山上去。 按照时间的不同,当地人把清明分为古清明和今清明。古清明时间是在三月初三,而今清明就是阳历的4月5日。有些人每年看特定的日子去贵纸,年年不同,更多的人就是在阳历4月5日清明节。所以清明时节讲训人的祭祖.除了进行各种集体活动之外,活动过后还会令"山河易色"。因为祭毕后,要在伯爷公神位上压白纸。人多的祖墓,到处都压满白纸条。每年一到清明,群山尽白,好像祖宗的魂都归来一样。 关于为何要用白纸条来"贵纸",有这么一个与秦始皇有关的传说。原来这白纸原来叫"引魂榴"。秦始皇修万里长城,需要很多砖头和石头。由于外族的侵扰,长城的建造显得特别紧急,砖烧不够,石头也无处可找。于是,秦始皇就下了道圣旨,把附近坟墓上的砖和石头全扒了,都抬来修长城。当时秦始皇的老爹刚去世不久,按照圣旨,他爹的坟也要扒。于是他对负责扒坟的大臣说"有记号的坟不扒"。按风俗,古代埋好人后,就有引魂幡插在新坟上。引魂幡用的都是白色纸条,很轻,在新坟上被风吹得瑟瑟作响,很引人注目。扒坟的大臣走到秦始皇爹的坟前,看见挂有白纸条,认为是事先做的记号,便没扒。老百姓们看见挂白纸条的坟不扒,便都剪白纸条挂在坟上。如此年复一年,都这么做。这样,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风俗。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讲洲人"贵纸"的风俗看来也是这么传下来了。如今,人们已经忘记"贵纸"的来历。 关于潮汕古时的清明风俗,乾隆《南澳县志》记载最详:"清明日,人家展遏坟墓,舆步壶浆,或挂纸,或祭扫,络绎郊原,祭毕,藉草衔杯,递为酬劝,薄暮乃归。"据《普宁县志》载,有的地方甚至"俗尚鼓吹,多放铳炮"。山林间的扫墓活动与踏青活动结合到一起,自然就呈现出一片喧闹欢乐的景象。在潮汕,清明扫墓时宴饮于郊野是常见的,因潮汕人一直流行清明日郊游踏青的习俗话动。清明期间,春临大地,桃红柳绿,营飞草长,春风轻拂,暖意袭人,人们三五成群到野外去游玩踏青。这是潮汕民间自古以来便有之俗。现在,潮汕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时带上一些饮料,待扫墓完毕。找一处平坦的地方,席地而坐,分食祭品,别有一番野趣。这种风俗,一直都得以相沿下来。有的地方还有斗鸡、踢球、踢筐子、荡秋千、放风筝等项目,十分逗人。 扫墓是一种很隆重的纪念祖先仪式,往往是显示家族衰旺、财力多寡的机会。因此,前往祭拜的人越多越好,因此往往都是倾族而出。如在潮州枫溪,U49年前一些旧官宦人家清明时节敲锣打鼓,联宗结族上坟,以示显赫排场。各地宗族每年都有一人负责主办扫墓事宜。如果祖上留下有田产或房产的,每年由家族各兄弟轮流掌管公田所得租谷、租金,用之置办供品。祖上没有留下田产的,则于扫墓前按男丁平均摊派供品钱。祭祖完毕,当即在墓前将供品分给大家聚餐。聚餐时,又按参加扫墓的人数分配供品,以鼓励亲人前去扫墓。 自古以来,潮汕人家在清明日有插戴柳枝的祛邪说法,如"清明不插柳,红额成皓首"和"插柳挂青,福降千家"。因此,各处流传有清明插柳、戴柳、替柳、赠柳的习惯。翰汕地区栽培柳树和以柳人药的历史悠久,中医常见鲜垂柳叶煎水,用于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的透发药,疗效甚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柳叶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凡脾胃虚弱,不思饮食,食下不化者,清明日折柳枝一束熬汤,煮小米作饭服食有疗效。现代药学分析,柳枝含有踞酸、水杨酸、碘、撇皮素等成分,有收敛、杀菌、清热、解毒、降压之药效。由此,潮汕人古代先贤清明插柳挂青"辟邪",其实是柳丝喷发出来的缕缕幽香,能起着清毒杀菌的作用。可见,这种习俗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小结:潮汕人当地除了扫墓之外,还会有一些吃薄饼、松果、去户外郊游之类的。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清明节当天,进行的扫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