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星期以来,我把《儒林外史》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写文人科举的那些事,各种人等,一一呈现,有很多人让我印象深刻,把文人的几乎所有缺点和弊病都暴露出来了,还有命运的浮沉,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士大夫的生活画面。 也许到我这读这本书,更关心的是怎么升官,怎么结交朋友,为什么同性恋,怎么再婚,官场上怎么被人告下来,怎么这么倒霉,死了的,活着的,怎么作弊获得官位,这些都是吸引我阅读并且一口气读到头的至关重要的地方。 我们都熟悉"范进中举"里的范进,这个人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精神疲倦,穷困潦倒,考官看他年龄大了,就给他中了个举人,后来因为服丧三年,最后弄个闲职给他当当,但是这中间却伴随着范进的发疯,母亲的兴奋过度而亡,讽刺了读书人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还有一个叫鲁编修是因为被皇帝升官为侍读,高兴而亡。 吝啬刻薄的严监生,我们都知道严监生对老婆家人抠门,但这个人还是有情有义的,可是他的弟弟严贡生就不堪入目了,到了不知廉耻的地步,作为一届贡生,吃着皇粮,应该有点品行,但他竟然为了一头猪,和邻居闹得不可开交,一个十两银子的借据,为难乡人,为了躲避坐船的钱,诬赖船夫吃了他的云片糕说那是救人的药。一副无赖的嘴脸,这个人是我见过最恶心的人,玷污了读书人的名声,连自己刚接过婚的儿子媳妇也不放过,为了争夺哥哥的家产,叫他们到哥哥刚死的正房住。 再谈蘧公孙,这个人没有什么才能,但仗着自家的权势,娶到鲁编修的女儿。 还有一个让人感兴趣的人物是匡超人,这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的确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为了给父亲治病,早起晚睡,日夜守在病床边,失火的时候,把父母从火坑里背出来。白天卖猪肉,什么都干,晚间读书,被知县看见,推荐他应考,他连续考中,但是因为知县被告,为了躲避牵连,匡超人离开家,到杭州避祸,潘老爹给他推荐认识的人,潘三爷,匡超人靠帮人选文维持生活。 潘三爷后来叫他代人考试,得了一笔钱,潘三爷被告发坐牢,匡超人也没有去看他,这时候已经开始为自己考虑,不管别人,哪怕是恩人,因为怕受牵连而离开杭州。 原知县无罪释放,又把匡超人喊来,并把外甥女嫁给他,他撒谎说没有老婆,要是现在来看就是重婚罪,但是他回去安顿好原来老婆,谁知原老婆福分较浅,死了,正好,这边娶了知县的外甥女,匡超人的人生几番波折,命运几次捉弄,后来变得势利、精于算计,开始趋利避害。 当读书人开始计较的时候,反而更加隐蔽,更加无情,其实人还是不忘初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