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边城史话第六回宋濂泉搜刮民粮恒良组织诉愿团


  屯田制度是清王朝为了镇压苗民,在湘西凤凰、永绥、乾城(吉首)、泸溪、古丈、保靖、麻阳等七县实行的一种"掠夺苗民土地,设屯养勇"的残酷的封建统治制度。到了民国年间,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护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仍然沿袭了屯田制度。号称湘西王的凤凰陈渠珍,就任国民党湖南省军区第一警备区司令、省委员,并兼任湖南凤、乾、绥、古、保、泸、麻七县屯务处长,坐镇指挥湘西屯务。他为了加强对永绥等地区的控制,便委任同窗、永绥籍国民党省委员宋子友,为湘西七县屯务军督带官;同时又委任宋子友的侄子、永绥籍国民党军官宋海涛为永绥巡防军司令。由宋子友坐镇永绥,指挥永绥县国民党党、政、军务,宋海涛则专门负责永绥县屯务的防备和征兵、征粮。
  宋海涛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属于国民党少壮派军官,仕途较为顺畅,也想在永绥干出一番业绩,他专门在永绥屯务巡防军中选调了一名非常年轻的军官,出任永绥巡防军副司令。这名军官也姓宋,名濂泉,又名运征,永绥县城汉族人,其祖父是光绪二年的贡生。因为家庭殷实,宋濂泉从小便接受了现代正规教育,早年毕业于永绥县高等小学堂,后又考入陈渠珍在湘西凤凰主办的军官教导团。毕业后,他受命回到永绥县城,担任了永绥巡防军的一名少尉排长。因为他与宋子友是同宗族的关系,仅仅一年时间,就逐步从排长提升为中尉副连长、上尉连长,直至少校副营长。
  再说,这宋海涛在永绥巡防军中设置一个副司令职务,在正规军中只相当于中校副团长级别的副官,本来就是个虚职、没有实权,主要是负责为宋海涛打理巡防军的政务这一块事宜,权作培养心腹之用。宋濂泉却并没有为此泄气,他利用宋海涛授命他修建巡防军机关大院(后来,改称为县城崇山公园)之机,着力筹划,颇花费了一番心思。崇山公园建成后,公园建设十分宏伟,不仅建有楼台、亭阁、池沼、花木、栏杆长廊、石凳、假山等古典式建筑群,而且还兴建了一处具有现代风格的动物园和一栋现代建筑的图书馆,堪称永绥县内、甚至于整个湘西地区的一大建筑盛典。此举已深的宋子友、宋海涛等人信任和欣赏,宋子友不久就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同窗、湘西王陈渠珍,在陈渠珍负责的国民党湖南省军区第一警备区司令部,担任了一名高级参谋
  宋濂泉虽然年轻,但头脑灵活,也确实具有一定的政治智慧,并且他还看透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为此,他积极巴结陈渠珍,又不到一年时间,就被陈渠珍推荐为湖南凤、乾、绥、古、保、泸、麻七县屯务军指挥官,下辖五个屯务大队及县团防局三个大队,共计七千二百人。坐镇永绥县城期间,他一方面积极巩固自己的既得势力,以加强永绥防务为由,扩大征兵范围,积极扩充兵员;另一方面又无志升迁,将永绥屯务征粮、征税、征款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大发其横财。
  民乐,古称弭诺,当地人又叫米糯,位于永绥县境西面,西陲清水江,水上交通便利。民乐市场兴起于咸丰八年,每逢农历四、九赶场,每场交易量只有三百串文,人数也只在几百人左右,俗称"油盐市场"。 吴礼伯出任永绥县知事以后,民乐市场也开始兴盛,镇内兴建起布店七家,杂货店两家,南货店三家,熟食店三家,面馆三家,丝线店一家,银饰店一家,皮饰店六家,鸦片馆四家,每场赶集人数多时能够达到两千人左右。市场交易牲畜、油脂、巴盐和淮盐等大宗产品,以及圆口胶鞋、洋电池洋电筒、洋灯、皮鞋、银首饰等,每场交易额,达到了银元一千六百元左右。此外,比邻永绥县城的麻栗场乡的排达鲁市场,每逢一、六赶场,自清光绪年间就是永绥县境内最大的苗族圩场,市场常年有猪、牛、羊以及岩灰交易,每场交易额可达三四千串文,还建有多家南杂店,每场的交易额,也达到七百余串文。民国初期,随着湘川公路的毛胚公路修通,排达鲁市场因为地处偏僻,逐渐移至湘川公路与通往贵州松桃公路的交汇口麻栗场上,并发展成为能够吸纳永绥、吉首、松桃、秀山、保靖等湘、黔、川三省五县闻名的苗族集市,市场日上市品种成交额高银元六千元。宋濂泉仅在上述两个集镇市场,采取征税私人承包制,规定大秤大进、小秤小进,提取佣金和税款,就从中牟取了巨额利润。
  1936年夏,永绥全县遭受了百年旱灾,田间地头几乎颗粒无收。湘西王陈渠珍为了巩固自己在湘西地区的统治地位,以此为借口,指责宋濂泉办理屯务不力,以湘西屯务处长的名义下令接管永绥屯务军的指挥权。宋濂泉却因长期经营管理屯租,个人爆富,害怕陈渠珍查旧账,从而抗拒执行陈的命令。由此,在永绥县麻栗场境内,宋濂泉指挥县团防局三个大队,与陈渠珍派来接管永绥屯务的湘西屯防军一个大队发生了武装冲突。这场战火持续了一个月之久,双方在这一地区反复地呈胶着状作战,为了保持战斗力又在各自控制区照例催缴屯租。既遭遇了百年罕见的旱灾,又遭到了强加在头上的兵患,引起了永绥各族民众的极为不满,不少人士纷纷决心聚众抗屯。
  民乐镇的苗族私塾老师吴恒良,曾做过一届永绥县政府委员,看见当地群众因灾致贫、弄的民不聊生,早就决心带头发起革除压在湘西苗族人民头上上百年的屯田陋习,他利用在民乐镇上开办茶馆的机会,经常主动游说前来喝茶的有识之士,让大家支持他的"解除困扰湘西人民的百年厄制"的主张。民乐镇上有一个大户隆子雍,其家族属于苗族族别中较少的白苗,隆的姓氏也有别于苗族大姓龙姓,当地人称为"小龙",因为家族人特别团结,经常互相帮助,其祖父又是前清秀才,家里也比较殷实,故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声威。隆子雍在永绥县城高等小学堂毕业,之后利用所学知识回到民乐经商,由于生意得法,越来越兴隆,逐渐成了当地一大户。当然,天灾人祸外加世道不好,也使得隆子雍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因此他对国民党政府沿袭屯田制度,也有颇多微词。
  闲暇时间,隆子雍也常常到吴恒良的茶馆喝茶,与吴恒良非常谈得拢来,听到吴恒良欲发起督促政府革除屯田陋习的活动,大加赞同。两人一拍即合,经过一番策划后,先后联系了永绥县一些大乡大镇对屯田制度不满的名人、文士和商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四十余人的"永绥县解除屯租诉愿团",与时任永绥县长的宋子友谈判。宋威慑于民意压力,也以县政府名义多次做中间人,将诉愿团介绍到位于长沙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诉愿要求解除屯租,但往往每次都是铩羽而归。
网站目录投稿:忆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