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经销商你能听话点吗


  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有的说是夫妻,或者是情人;有的说是兄弟,或者是战友。虽然"唇齿相依"是厂商关系的主流,但在真实的市场运作中,他们之间却总是有着一些微妙的对抗。
  景:" 正元"是一家正在成长中的休闲食品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为各种脱水果干,因其产品质量与市场推广工作还算扎实,所以在当地市场上也是小有名气。在本市业务成熟稳定之后,到更广阔的市场发展成了"正元"在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在调查了B市市场之后,正元"开办了产品推荐会、招商会,吸引了一些经销商的加入。"正元"选定了10个经销商来做自己在B市的渠道商,商超则由企业自己进行推广。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问题却出现了,正元"给商超的供货价为5元/袋,给经销商的价格是5元/袋再加3个返点。可是,有些经销商也做商超,并且以企业给他的价格给商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原先想自我赢利的一个重要途径被完全堵死了,并落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这场"正元"与经销商之间出现的砸价行为,似乎已是业内经常出现的问题,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可能是谁都不买谁得账,要么经销商得不到一种好的产品,要么就是企业艰难开拓。
  疑问: 企业该如何妥善处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掌控新的市场?市场价格又该如何管理?
  网友评论 企业:出招>>
  天崖: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必须得明确一点,正元给商超的价格为什么要比代理高?从市场运作规律上来看,这是因为商超所收的各项费用多,增加了渠道的成本。因此企业价格政策的制定是合理的。但这个合理性需要看企业以后怎么利用。通过以下几点,对正元也许会有些启发:一、条码的运用,它可以查明货物来源,追究违约经销商的责任。二、网点的设立是以其所能覆盖的区域为基础的,淘汰网络重复的代理。三、收取市场保证金,违者严惩。四、不单以销量作为利润来源。设立终端建设奖、网络开发奖等奖励来规范市场。最后,企业要以长期的合作形式来制约经销商的短视行为。
  营销前线: 正元若要解决矛盾,可采取如下策略:1.堵,将每个经销商进的货采取编码制,并严格规定经销商的货不得流进商超。一旦发现,则给予相应的惩罚。2.截,给予商超同样的价格,甚至更好的优惠政策,以保证商超主动选择同正元企业做生意。3.疏,将商超的进入权干脆交给经销商,规定每个经销商的经销区域,同时采取包装编码制,控制经销商的货流。
  Jason Yan:经销商同厂商之间是"求同存异"的关系,"求同"是指都是为了提高商品本身的销售,提升商品在市场的占有率,从而都能获利。"存异"是指销售政策、流通渠道的不同,厂商在签合同之前就应约定好,如,现在的服装加盟店,在同一城市只允许一家,否则就是商家自己违约,而且也损失了加盟商的利益。同样的,一种品牌的产品流入市场,初期是要靠经销商来帮自己打开新生的市场,制定出相应的合约条款来相互约束。
  chenhong0921!: 正元在B市设立的经销商似乎太多,一般来说一个城市选择一个吧,最多也就是两到三个,另外,他们之间的合同还不够完善,销售政策、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的模糊只会让自己为难。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方法:1.减少经销商数量,加强厂商互相的沟通协调,做好客情关系以达到双赢。2.制定明确的价格政策,经销商和一批、二批在价格上应有区隔,一般可以控制在5到10个点之间。3.在渠道策略上,也可以实行将流通和终端分开的原则,比如甲只做流通,由乙转做终端。但这样最好要增加产品线,使流通和终端在产品规格上能有所不同,以免互相冲突。
  经销商:反击>>
  一只勇敢的兔子: 正元企业同自己的经销商争市场,无异于自己的左手打右手。实际上,就是企业销售渠道策略的失误:1.企业对自己的经销商制约不了,大卖场由企业直供已经是大势所趋,而正元公司显然是瞻前顾后,没有一个明确的渠道策略思路。2.正元公司的定价策略,很不合理,给经销商以可趁之机,受利益驱动的经销商,不与厂家砸价、跨区域窜货,那才叫不正常呢!3.营销前线的"堵、截、流"三种方法,我想在企业明确到底谁来做商超之前,都是执行不下去的。从经销商的心理讲,谁不希望背靠大树好乘凉?正元公司自营与经销商职能纠葛不清,而政策的不明确性对于经销商的不良影响,要远高于多收益一两元的诱惑,尤其是经销商没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如何去安心做企业的产品与市场?
  jerryem kt!: 正元的价格体系是造成渠道不顺畅的根本所在。而这个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来源于正元对渠道销售战略战术的失误。既想迅速扩大销量占领市场,又想处处赚钱,还想渠道良性发展,这容易吗?再者,厂家控制经销商(让经销商听话)的手段无非几种:品牌、利润、服务或者套牢经销商。但是,正元品牌力不强,必然在与渠道力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其次,利润分配不合理,渠道价格体系制定不合理,很容易出现经销商企业相互砸价的现象;第三,不属于服务功能要求高的行业,无法从服务层面约束经销商。
  liyulong3535!: 企业本身的营销渠道、价格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可以怪到经销商?试想一下,企业生产的是休闲食品,那么对于此类产品来说,超市本身就是一个主渠道,也是最大的渠道,企业自己去做这个渠道,那么经销商还做什么渠道?做那些小店能有多少利润呢?再者,价格体系不够合理,只是单纯地靠返点来激励经销商,除非返点与企业品牌知名度都很高,否则怎么吸引经销商忠诚?一般来说商超更愿意直接与厂家合作,因为不用担心厂家的促销资源被经销商截留,而且直接向厂家要苛捐杂税更方便。何况直接与厂家合作商家也有面子。除非厂家与经销商之前的供货价悬殊太大,但3个点的差别让人觉得不可理解!如果是正元为了建立商超的终端优势,为什么不能交给经销商供货?厂家业务人员专心指导、配合、监督经销商来建设终端,共同努力提高销售岂不更好?
  sxtb007: 游戏规则可以制定好,但不一定能执行好。而执行学在中国长期是背道而驰。厂方如何管理商家,特别是渠道管理及库存管理也许在进入市场之初就已设定好,但后期是否能执行下去是一个关键环节,从正元企业案例来看厂家根本无法控制经销商,起因也许就是因为厂家缺乏执行力。如果厂家不能及时修正,其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该产品从此在B市消失。
网站目录投稿:涵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