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民企参军现状及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必须坚定实施的七大国家战略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并写入党章。
  众所周知,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在经济建设中,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只有企业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强。而军民融合必然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推动。
  回顾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我们发现二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并以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为主,军事力量竞争为辅,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模式。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来自民用信息系统,军民融合已成为不少国家的普遍发展趋势。
  而在我国,早在1958年,毛主席就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从而拉开了军转民的序幕。
  上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邓小平提出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军民结合,要求国防工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四个现代化建设带动国防现代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军民融合"阶段。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纲要》提出,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部分。由此,许多军工央企、科研院所纷纷向具有经济和市场活力的区域布局。许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防军工企业的生产,形成了双方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优势互补。
  民企"参军"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中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而在2010年中国参军的民用企业仅为700多家。不仅如此,从2016 年以来,我国多地政府和各大军工集团纷纷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越来越多军民融合共建项目在启动。可以说,军民融合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知道,军民融合通俗而言,可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民参军"就是民营企业,在得到国家军标等军工认证后,有资格去参与军工配套,将公司合适的产品提供到军队使用。二是"军转民"军队将军工技术(非核心技术)转化转移到民营企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民参军"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其机制灵活、效费比高等诸多优点。
  当前,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已加快形成。比如,在国家古籍保护政策牵引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研制了古籍整体战略储备系统解决方案,为其提供防火、防水、防虫、防酸等多方面保护,具备轻便战备转运、全方位环境监控、快捷物联管理等功能。
  来自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信息显示,随着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面向社会公布、全面推行装备承制资质与质量体系认证"两证合一"改革试点等工作也在积极推进。简明、务实、公开、透明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从申请到实施、从监管到退出等环节的工作指导,审查周期缩减一半,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和准入壁垒,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从中受益。
  还有,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在19個国家级新区中唯一被赋予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示范区"通过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融合渠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并带动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和通用航空等产业快速发展,使地方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双提升。
  另外,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军民融合,通过5年的研发,让公司成为国内首批拥有探测器核心知识产权的军民融合企业。在海关的红外检测应用方面,高德红外的市占率已达60%-70%,且公司的客户大部分集中在大型的口岸、机场等,产品主要应用在高端领域。
  不仅如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也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成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集盛星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储能产业的未来之星,通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并已拥有了数量级的应用,可以说集星科技作为储能行业为数不多跻身军民融合领域的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以及高效的管理方式深耕军民项目,并且已经与军工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目前,有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8万多家高新技术民企,产值超亿元的有1500多家,并且部分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军工标准。因此,人们认为,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和民企参与到军工项目,实际上是把过去全封闭的市场面向民营企业打开了,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带来了持续稳定的市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参与军工项目能够促使企业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使新技术在军用方面得到应用还促进了技术的成熟并促成本降低。
  另外,早在2016年底,与珠海航展同期的还有一个军民融合展览会,这个会不对外开放,但展会的很多设备非常先进,超乎想象。其中许多就是民企生产的的军品,因此得到许多中央领导的夸奖。
  还有陆军05式装甲车,供维和警察和蓝盔部队使用,也对外出口。塔吉克斯坦内政部部长的车队遇袭,部长本人就是凭借05式装甲车的出色性能死里逃生。而这个型号的装甲车,其实就是由陕西宝鸡一个民企生产的。
  总之,伴随着国家鼓励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领域的热情不断高涨,民营企业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将越走越宽,逐步成为军民融合的主力军,并在这样几个方面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一是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并在创新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二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都具有抱负与魄力,参与军品生产热情高,市场开拓能力强。三是民营企业容易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所需的高端人才。四是利用民营企业的身份,较军工企业更为方便地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五是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使其决策较为迅速,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并抓住发展机遇。因此,人们相信未来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的情况下,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民参军"进程还将不断加快。
  民企"参军"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发展瓶颈。离世界先进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标准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并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体制机制不健全仍是阻碍"军转民"和"民参军"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军工企业技术解密制度不完善,国防知识产权保护和权益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军工技术转化渠道单一。这些问题都显著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由于思想观念保守,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信息交流平台,军民两大系统各自为政、建设相互脱节,造成军工需要的技术和资金找不到,而民营企业又找不到军工项目。随然 "军转民"市场广,却仍存在体制机制束缚。随然"民参军"热情高,但苦于门路难寻。比如:在2016年春天,笔者有幸在北京中央党校附近的会所,参加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等民企自发组织的军民融合研讨会,在会场上谈了《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一点体会。许多民企非常渴望参与军品的生产,热情很高,但苦于没有合作企业的信息和渠道。
  第三,我国军民融合的范围还比较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度不高,海洋、空天、网络信息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领域的融合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比如今年2月7日,美国人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把特斯拉跑车送上太空。此次成功发射使我们在空天领域看到了差距,也激发了我们在这个领域向民企开放的决心,目前,发改委国防司也在制定相关计划并在落实中。4月5日,中国首枚由民营企业研制的火箭终于发射成功。这是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个民营企业发射火箭成功的案列,同时在中国史上"尚属首次",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第四,军工行业门槛多,准入难。在进入军工行业之前,企业需要办理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生产许可证和单位资格审查证等。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层层的行政审批,都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进程。
  第五,民营企业开拓军工市场困难。一些融合项目出现在一些利益关系相对简单、矛盾纠葛比较少的领域和环节,层次还比较低。融合办法主要靠行业部门对接、企业单位分头接洽,靠感情来维系、靠关系来协调、靠觉悟来推动等问题。这些也是阻碍"民参军"的一大问题。
  第六,军工单位生产的军品可享受税收的优惠政策,而民口单位包括民营企业生产的军品不能享受相同的政策,如享受申请手续也很复杂。
  因此,综上来看,军民融合"民参军"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我们认为主要是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外部因素是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化、体制机制相对滞后,对民企在政治站位、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存在不信任。同时军民企业信息交流不够,渠道不畅通,内部因素就是民企本身缺乏人才和技术积累,离 "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融合目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另外,今年3月2日召开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大势,科学把握方向,明确战略目标,强化战略举措,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运筹全局中赢得战略优势。
  军民融合的改进措施
  我们认为军民融合应该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好今后工作。
  首先,军民融合需要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军民融合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制定 "军转民""民参军"法规,以保障军转民的顺利实施。通过立法使军民融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其次,对已出台军民融合的规定,进一步加以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对民企需要明确并完善的有关技术标准,使之标准规范化、透明化。使对军品检测工作也要公开、公正。
  第三,军民融合夯实了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基础和国家工业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军工集团和民营企业实现深度融合达到双赢。建议多建立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议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点军民融合的科研项目。同时,通过民企参与军工市场,充分激活民间企业的投资热情,提振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
  第四,在推进军民融合层次上,要实现由当前以军地主管部门分别对接、分头融合为主,向以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安排和高层组织协调为主的提升。简化准入审查手续,积极推进"两证"联合审查,简化"民参军"准入审查程序,降低取证周期和成本,减少对"民参军"进程的影响。
  第五,实现军民紧密结合、军地无缝有机对接;要让铺摊子、上项目、扩大投资规模的粗放型融合向注重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提高效率效益的集约型融合提升,实现高质量融合、高效益融合、可持续融合。
  第六,通过让民营企业进入军用产品和技术市场,参与军品的研制和生产。通过让民营企业参与国有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组建新的股份制项目公司;或进入军工人才市场,让各类民营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应聘于军工企业。让民用科研机构参与到国防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来,从而推动军民融合向更深層次发展。
  第七,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在军工部门和民营企业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沟通机制,搭建既符合军工保密要求,又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建议地方政府或社会机构举办具有权威性和知名度高的军民融合项目推介会,举办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班,用公开透明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从申请到审核到实施等环节的工作指导,破除信息壁垒让企业了解准入门槛和合作项目。
  第八,积极为"民企参军"塑造三大优势:一是技术水平行业领先。二是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三是产品系统适用兼容性强。只有民企具备这三大优势,才能完成军工业务并实现"民参军"的愿望。
  最后,我们认为不论是中央企业、地方国企还是民营企业,他们已经构成了整体发展军民融合战略的基石;相信在党和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克服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瓶颈,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新突破,让民营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做出更大地贡献!
网站目录投稿: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