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是著名家庭问题专家、育儿类畅销书作家史蒂夫比达尔夫。本书主要揭示了男孩从孩童向男人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其中,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阶段:出生到6岁前,6到13岁,14岁以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出生到六岁前,这阶段孩子是属于妈妈的,孩子容易与妈妈形成特殊的亲密关系,男孩不宜过早入托进幼儿园。大量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男孩对分离更容易焦虑,或许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上小学,这时候最好是妈妈多带孩子。如果这时期孩子较多地感受到母亲的爱和关心,孩子的大脑就会得到充分的发育。他们的性格将更为开朗,也更为积极,也善于喜欢学习,也更善于和别人交流,也更善于和与人合作。 第二阶段是6-13岁,孩子正在逐渐长大,他们想要和爸爸更亲密。男孩到6岁时,突然就变得"男人气"十足,他们有时会模仿大人,喜欢和爸爸或者其他成年男性一起,想学着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时候的男孩可能会和小朋友打架,出现不礼貌行为等,但在很多时候,孩子这么做在他们的心理上常常是为了引起爸爸的注意。他们需要从周围的男人身上学习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爸爸经常不在身边,孩子就会找一个人作为榜样。作为单亲妈妈,她需要为孩子找一个出色的男性作为榜样,如孩子的舅舅、好朋友、学校老师、体育教练等,但是必须确保让孩子不会受到虐待。 第三阶段14岁以后,孩子正在逐渐成熟。14岁左右的男孩进入了快速发育期,他们开始爱好争论、焦躁不安、喜怒不定,在这个阶段存在着一个矛盾,他们已经准备向男人迈进,而父母却想让他们在五六年之后再长大。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幼稚,而这些准男人们却无法忍受父母的老气横秋,唠唠叨叨。他们不再依恋爸爸,甚至会摧毁爸爸的偶像,孩子和父亲有可能变得关系紧张,这需要妈妈在中间协调,但他们往往与妈妈也开始变得疏远。 十几岁的男孩是非常"任性"的,他们热衷于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很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约束;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与安定生活也越离越远,使很多家长特别是妈妈们陷入了焦虑,比较好的一个办法是给男孩们找一个正能量的"导师"。在一些国家,家庭集体活动和社区学校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父母可有意识的给孩子找为"导师",但他们需喜欢孩子,并善于沟通,还要能够赢得孩子的信任。 如果孩子们身边没有引导者,他们会经常与父母争吵,可能会经历很多坎坷,会变得性格孤僻,情绪低落,而且在烟草、毒品、网络游戏等问题上栽跟头,或许会成长为问题青年。在这个阶段,尽量不要让孩子在没有成年人关照的情况下,整天和同龄人待在一起!如果孩子在家人之外有一位正能量的男性成年朋友,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孩子走上犯罪之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母亲在孩子幼年的时候,要尽可能长的陪伴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和交流方法。父亲要多陪他打闹,多陪他运动,给他做榜样,引导他逐渐成长。 孩子是赠送给父母的礼物,时光飞逝,孩子转眼就会长大,在时间许可的前提下,父母要尽量多地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纠正孩子的行为。随着孩子的长大和年龄的增加,父母要学会及时放手,在正常的生活和范围中,不要对孩子干涉太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及时独立。或许通过这样,孩子会成长为一位合格或优秀的公民,会变成社会中合格或优秀的一员。